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交流融合"
92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泉州“傀儡调”与闽南“鼓”、“吹”的关系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1年 第6期 64-65页
作者:陈志杰泉州市木偶剧团 
闽南文化在承袭和发展中原优秀文化的同时.既吸纳海外文化的影响.又向东南亚与广大华人居住地辐射.长期的交流融合.使闽南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风貌。泉州“傀儡调”在闽南民间文化与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特别是其中“鼓”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托古与创新——民国海派紫砂的古意寻踪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1年 第11期55卷 149-150页
作者:李千蕙 李群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松江201620 
一、综述:民国时期上海的工艺美术崛起晚清时期,国运萧条,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内忧外患中风雨飘摇。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时刻,太平天国的暴乱、列强入侵的巧取豪夺使得民不聊生,底层老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塞北风物——豪放旷达的塞北文化
收藏 引用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2017年 第12期 45-55页
作者:张少博 
在中国历史上,与温文尔雅的江南情韵交相辉映的,是豪放旷达的塞北风物。“塞”在古代指的是边界长城。长城为边塞,顾名思义,长城以北地区就是塞北。历史上的塞北,书写了匈奴、乌孙、契丹、女真、鞑靼、敕勒等多个少数民族的恢弘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代的雕塑艺术浅析
收藏 引用
《雕塑》2009年 第2期 58-59页
作者:刘毅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女真族建立了强大的国家,也仿效中原王朝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个金戈铁马、纵横天下的马背民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料,为后人研究这一文化特征,提供了实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上兵马俑”——拴马桩
收藏 引用
《西部大开发》2012年 第7期 122-123页
作者:张静不详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抢救保护了历代拴马桩8600余根,主要征集于陕西关中地区渭北一带,是关中地区数千年来多民族生存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拴马桩桩顶造型各异,有胡人、汉人、仕女和猴子、狮子等,神情并茂,惟妙惟肖。这些富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工笔画色彩融合的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18年 第6期 104-109页
作者:叶丽美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工笔重彩研究会 中国画创作研究院 
"全球化交往与其说锉平了文化差异,不如说使这些差异更加凸显出来。"工笔画色彩在与这场中外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面对引入与选择、实验与创造,如何在改造环境与适应环境中确定自己的支点,凸显自己的民族绘画色彩审美特点的同时又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兔形玉雕的历史流变(下)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1年 第10期 95-97页
作者:王蔚波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魏晋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全国实现统一,处于从南北朝到唐代的重大发展变化转折时期,南北艺术交流融合,承前启后影响深远。就兔形玉雕而言,多见于商周两代,其后消失直至隋唐两宋之时方又出现,然数量极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家大院
收藏 引用
《旅游时代》2015年 第12期 28-31页
李家大院位于运城市万荣县闰景村。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方圆百里的人称他们为“李善人”。大院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在西院还有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粤港澳舞蹈高等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澳门演艺学院舞蹈学校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9年 第5期 95-97页
作者:胡骁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份纲领性文件将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纵深阶段。此文为笔者采访澳门演艺学院舞蹈学校校长何军妮女士后,所撰写的调研报告,从澳门演艺学院舞蹈学校创校伊始所秉承的办学理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丝绸之路之于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特殊意义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16年 第24期 91-91,93页
作者:赵芹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是东西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交流的通道。本文通过对丝绸之路带来的中国古代乐器、歌舞乐、音乐家以及音乐理论等方面变化的描述,总结了丝绸之路在促进中国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