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交际过程"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浅谈广告语中辞格的运用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年 第8期 78-79页
作者:张银娜 宋瑞卿兰州大学文学院 
广告是一门语言艺术,而巧妙的广告语都在修辞上下功夫。辞格作为重要的修辞手段,无形中使汉语的表现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格式化的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教师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艺术
收藏 引用
《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 第4期 71-72页
作者:王光敏沈阳市第十九中学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关于教师体态语言的分类,各家说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教师体态语言可分为:眼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含混词语的表象与内涵
收藏 引用
《外语教学》1992年 第3期13卷 12-18页
作者:秦洪林 
0.0引述美国语言学家凯普兰说:“正如病理学中普通感冒一样,歧义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在逻辑学家看来,语义模棱两可很容易导致谬误的推理;研究宣传及公众舆论者把歧义看作妨碍交际成功的一大障碍;甚至科学界也不能完全摆脱词语表达的争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语用学的社会认知分析法”视角下的交际语境的事件域认知模型解读
收藏 引用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 第1期 10-13页
作者:姚振军河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河南开封475001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语用学的社会认知分析法"将交际中社会和个体因素合为一体,充分考虑了"合作原则"和"自我为中心原则"的对立与统一;这一理论框架可以用于解释前语境和实际情景语境间的动态交互关系。本文总结了该分析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外语类学报文摘
收藏 引用
《外语教学》1996年 第2期17卷 96-97页
高校外语类学报文摘范谊关于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模式的探讨我们设计了一种精泛统一、终极目标与阶段目标相互结合、相互包含的新型的“精泛结合、循环阅设”课堂模式,其具体做法分为五步。第一步:新课从学生阅读做题开始;第二步:结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声乐教学中的指号现象
收藏 引用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 第1期 59-62页
作者:许毓黎 
声乐教学是通过教学双方的交际而进行的.这是因为双方基于这样的动机——教师希望自己所传达的知识和技巧为学生感知;学生则希冀着自己被感知,因而产生了教学中这样的交际行为.众所周知,声乐教学没有任何交际的中介实物(器乐教学还有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名人光环遮蔽下的广告代言——名人广告代言的修辞学解读
收藏 引用
《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 第3期27卷 153-154页
作者:李春晓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本文从修辞学角度阐释了名人广告代言这一修辞化表达与接受过程:首先,阐释名人的语义内涵。其次,用接受修辞学理论说明名人广告代言也是一种修辞化言语交际过程,其中存在两对显性和隐性的接受者和表达者,说明名人在广告代言中充当表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语交际教学中的歧异现象
收藏 引用
《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 第3期25卷 136-138页
作者:李健大庆石油学院外语系黑龙江大庆163318 
歧义在英语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歧义指“一个语言项目(包括词、句等)或一个语篇(一首诗,一段叙事,一则广告)具有两个或多于两个含义的语言现象”。本文将主要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蓄意歧义(inten...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联理论对说服行为的解释
收藏 引用
《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 第4期21卷 31-35页
作者:申智奇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说服行为在日常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以往的语言学研究大多是从说服行为的文体、修辞特点等进行归纳总结。本文则把说服行为看作一个动态的交际过程,在传统语用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来解释广告中的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答非所问”与“巧妙回答”
收藏 引用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4期32卷 94-98页
作者:朱作俊 
问句的回答是逻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一般认为,问句的回答“包括问句的可能回答,问句的真回答,问句的回避和问句的回绝等种种情况”(《哲学大辞典·逻辑卷》,第193页)。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种“答非所问”的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