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京派小说"
3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京派小说与中国艺术精神
收藏 引用
《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 第4期 117-121页
作者:文学武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京派作家学贯中西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他们在文化选择上的科学和理性精神。与文化激进主义者不同,京派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深厚的情感,在艺术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上都受到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具体到小说领域,京派小说在空灵、意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派小说风格论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96年 第4期 132-147页
作者:查振科文化部艺术局 
京派小说风格论查振科京派小说京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京派没有正式结社、明确的组织和刊物阵地等外在形态特征可供直接把握,但却有其它现象可以观察到流派意向:有一支大体稳定、风格相近的作家队伍;1936年《大公报》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派小说与中国文化精神
收藏 引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4期19卷 78-83,89页
作者:文学武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40 
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较,京派作家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他们把这种精神投射到其创作中去,进而烙下了深刻的印痕,这在京派小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京派小说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精神的影响,从哲学意蕴到文化意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史铁生抒情小说与“京派小说”的艺术关联
收藏 引用
《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 第7期 123-128页
作者:王文胜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京210097 
史铁生早期的抒情小说在文化乌托邦建构、灵性维度的确立和诗化语言等方面表现出了与"京派小说"之间密切的艺术关联。这种艺术关联的存在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京派小说的创作理念就"安魂""移情"而言的确更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派小说的“异秉”人生与道家理想人物
收藏 引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3期30卷 94-99,155页
作者:刘绍瑾 冯晖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京派作家废名、汪曾祺创作了诸多"异秉"小说。这是京派作家对人类诗意生存的文学表达及美学设计。溯其文化与美学渊源,老子所塑造的"愚人"形象、庄子再三描摹的"真人"形象以及那些"技进乎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道家艺术精神影响下的京派小说之“意境”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12年 第1期 55-58页
作者:冯晖暨南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山水画的本质是"意境中的山水",且其对绘画主体的要求是"虚以静心",而意境及虚静理论的滥觞都是道家。京派小说是诗化小说,其中最主要的"诗性"表现就是"意境"。京派小说的这一美学特质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派小说的现代性意识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1期40卷 94-100页
作者:文学武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30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形态发生重大变化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京派小说也无一例外地呈现出现代性的意识。文章从现代性的文化内涵、现代主义的理念、背景和艺术理想等层面分析了京派小说的现代性追求,肯定了它们在艺术探索上所作出的贡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派小说的审美理论空间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2010年 第12期42卷 96-102页
作者:文学武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40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小说流派,京派小说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内涵、文化心理结构和个性追求。它对一切政治功利、党派和文学的商业化保持足够的警觉和距离,在剧烈变动的时代中保持独立的尊严,在纯美的文学世界中构建自己的人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派小说的审美追求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2期33卷 73-78页
作者:乌仁其其格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京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的艺术追求和创作个性的小说流派。它的发生、运演从一个方面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风貌。京派作家多学贯中西,但他们更多地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在小说创作中,较多地借鉴民族文学的传统艺术技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派小说中的人文精神认知
收藏 引用
《作家天地》2019年 第1期 44-46,67页
作者:徐俊不详 
京派小说作为20世纪30年代特立独行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为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以及朱光潜等等。之所以将其叫做'京派',主要的原因在于当时这些作者开展文学活动的主要区域是京津两地。并且作品主要都会选择在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