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京派"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20世纪京派书法到今日北京书坛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17年 第12期 90-93页
作者:邹典飞 
20世纪,北京地区的书法家注重继承传统,以师法古贤为根本,并广泛吸纳其它艺术派别之长,博观约取,逐渐熔铸出带有很强个性的艺术派别——"京派"。这也可以理解为对"京派"书法的狭义阐述,如广义地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会发现"京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韵新风自传神——清中晚期京派牙雕鉴赏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09年 第12期 83-85页
作者:刘建业 
近二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逐渐成熟,不少收藏家开始将注意力,从过去最受追捧的陶瓷、玉器、书画转向了犀角象牙艺术品。我认识一位一辈子收藏瓷器的收藏家,与他交谈后却惊讶地发现,他已不再追逐那些明清官窑乃至元青花类的瓷器,而开始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逸笔遗珍——“京派”大家汪慎生的小写意绘画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24年 第10期 164-167页
作者:马明宸北京画院 中国工笔画学会 北京美协美术教育艺委会 
二十世纪“京派”画坛的风云人物如齐白石、陈半丁、徐燕孙、于非闇、王雪涛诸公,享誉现当代、各领风骚数十年。此外还有一些低调平和的实力派艺术大家并不广为人知,斯人已去、其艺术却也并未得到一个中正公允的历史评价,逐渐被人们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统计的方法看“京派”与“海派”小说语言风格差异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2年 第4期 137-141页
作者:罗琭昕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文通过统计的方法对“京派”、“海派”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文学派别的艺术风格进行探寻。从数量关系上求证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学派别在小说创作中的描述对象、语言风格、审美取向的不同,并通过具体分析语料显示的特征来对数据结果进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议京派作家的文化选择
收藏 引用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 第1期17卷 55-58页
作者:段文平山东师范大学 
在流派纷呈的现代文学史上,京派作家呈现出别样的异彩。它有着对于现代中国的特殊理解,有着平衡政治和艺术的特殊方式。它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地对待中外文化遗产。京派作家提出的中西文化调和论,以及在创作和批评方法上的实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谈京派刊物与京派散文建设
收藏 引用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 第1期25卷 56-60页
作者:邱晓明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京派刊物的创办为京派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京派刊物的文人精神和文化品格与京派散文思想具有一致性,纯文学刊物的理想和刊物独特的文化特征,丰富和整合了京派散文的艺术情趣和审美理想,使京派散文创作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苦难生存的迥异书写——兼就靳以与京派问题同杨义先生商榷
收藏 引用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1期33卷 55-57页
作者:石健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吉林长春130022 
靳以与沈从文的同名小说《生存》,都以揭示艺术家的生存困境为主旨,写作手法却迥异。前者明显带有早期创作的情绪化宣泄印迹,体现了一种独特的主情性特点;后者的叙事方式则相对平实、克制,体现了京派文学尽量避免作家直接干预生活的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谈京派的文化“性格”
收藏 引用
《知与行》2015年 第5期 51-55页
作者:孟舒慧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哈尔滨150080 
文学流派的气质特点被视为流派的文化"性格",不仅受时代风气影响,还体现在各个作家其人的风度气韵上,并且通过作品论述及与其他流派的交流摩擦中体现出来。京派是中国现代文坛上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其文化"性格"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芦焚早期小说与京派关系探析
收藏 引用
《文教资料》2014年 第19期 7-9,19页
作者:孙舒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芦焚一直被视为京派作家的重要代表,其乡土题材和诗化文体是京派小说的重要特征。然而其小说的核心气质却与主流京派小说有异,更多地流露出批判、沉郁的倾向。本文从叙事身份、意象建构、语言艺术等角度剖析芦焚独特气质的内核,并探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美术馆同时呈现20世纪2位京派国画大师作品
收藏 引用
《美术》2017年 第1期 147-147页
2016年11月,时值陈师曾与陈半丁的诞辰14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隆重推出“此中有真趣—纪念陈半丁诞辰140周年艺术展”与“朽者不朽:中国画走向现代的先行者——陈师曾诞辰140周年特展”,并分别于11日,16日举行开幕式。陈半丁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