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京派"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双重维度间的冲突与选择
收藏 引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 第5期58卷 567-573页
作者:邵滢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湖北武汉430072 
审美维度与社会维度的价值碰撞与对话贯穿于文学批评的发展历史,对中国现代批评而言尤其突出。作为现代审美批评代言人的京派,不但捍卫了批评的审美性,而且启示批评如何在审美与社会、政治的冲突对话中确立自身无可回避的存在意义和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海派市民小说的文化形态差异论——老舍、苏青小说创作对比
收藏 引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1期 92-99页
作者:于启莹 张艳梅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老舍作为现代京派市民小说的创始者,苏青作为海派市民小说的承继者,两位市民小说大家的创作既有相近之处,又内蕴着各自不同的社会理想和艺术追求。同样根植城市文明,前者站在批判反思立场,后者持热切欢迎态度;同样可以看成启蒙文本,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异质理论的本土化道路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2期46卷 68-73页
作者:邵滢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湖北武汉430072 
异质理论的交流和接受是中国20世纪文学中具有普遍性的一个话题。中西学养深厚的京派,通过对异质理论的创造性转化而实现将其“本土化”的目标。对同处于西方话语强势冲击下的当代理论界,京派的西学之路至少可以引发三个方面的思索: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流派·个性·时代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0年 第4期21卷 7-10页
作者:丁汝芹 
百余年前,进京初期的乱弹戏并无表演风格不同的流派一说。由于各处进京的徽班或伶人因地域不同,各有不同的语音特点,最初的派别以地方的语音划分,如徽派、汉派、京派等等。民国初年著名的京剧音乐家和京胡演奏家陈彦衡在《旧剧丛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十三行商人》的岭南意蕴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07年 第11期 52-55页
作者:田雯南方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 
《十三行商人》自2004年6月首演以来,一直是鲜花和掌声如影相随。今年,话剧百年,《十三行商人》作为32台优秀剧目之一北上展演,随即又南下赴澳门献艺于澳门第18届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式,好评如潮。一台话剧获得如此的成功,用导演王佳纳的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代感·地域性·形式美——海派电视剧《婆婆·媳妇·小姑》艺术谈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1998年 第5期 16-18页
作者:蒋淑媛 
九十年代初,当以《渴望》和《北京人在纽约》为代表的"京派电视剧"红遍全国的时候,同样有着深厚文化根基的海派电视,却没有创作出与之抗衡的电视剧作品。"京派"相继又创作出了《编辑部的故事》、《皇城根儿》、《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身谢道不衰——王梦白艺术市场的分析与展望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23年 第5期 46-51页
作者:刘阔北京印剧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美术系 
画家王梦白,生于清光绪戊子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1888年12月17日)。在清末民初这一特殊的历史转折阶段,他的艺术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实为近代京派小写意画领域的重要画家。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位百年前的画坛名匠一度被后人遗忘,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方艺术思潮对民国初期三地国画画风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跨世纪》2009年 第1期17卷 160-161页
作者:杨慧丹广东省汕头市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汕头515063 
因前所未有的“西学东渐”,中国传统绘画在民国这个时期受到西方艺术思潮最激烈的冲击,藉此契机,中国国画艺术开始变革。相应地,在二十世纪初引发美术界最大的争鸣,形成国粹派和革新派;一批有识之士努力探寻中国绘画发展的途径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笔运丹青,过眼京华
收藏 引用
《收藏.拍卖》2014年 第6期 68-73页
作者:陈文哲 
朱京生曾在《京派绘画四题》中写道:“由于艺术内部和外部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除了齐白石等少数画家之外,整个京派成为百年画史研究中被忽视得最久、被遮蔽得最完整、被拒斥得最严重的一个艺术群体,这是只要将京派与曾经与之鼎足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中国地方画派综论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3年 第2期 8-12页
作者:马鸿增江苏省美术馆江苏南京210018 
本文对地方画派作了界定和分段。第一时段从20世纪初开始形成了岭南派、后海派和京派;第二时段从50年代起形成了长安画派和新金陵画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