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京韵大鼓"
14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京韵大鼓表演自执乐器研究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24年 第8期 28-31页
作者:牛雨奇中国音乐学院 
京韵大鼓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曲艺音乐的重要曲种分支,其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形态特征、创演方式、审美意趣等诸多文化价值特点。有着如此深厚沃土与生命力的曲种在研究方面与其真实生存状况不成正比,尤其是曲艺表演的唱奏角度仍有广阔的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也论骆玉笙在继承中的改革与创新——对刘宝全京韵大鼓的吸收转化
收藏 引用
《影剧新作》2024年 第2期 157-164页
作者:林宇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 
骆玉笙是我国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在京韵大鼓演唱、创作、传承的艺术道路上坚守了近七十年,并创立了“骆派”京韵大鼓,丰富了京韵大鼓的表演风格和流派体系。骆玉笙转益多师,在其表演的京韵大鼓传统节目中,有的继承于刘宝全,有的继承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剧演员声乐教学与说唱艺术的借鉴融合——以京韵大鼓为例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2年 第3期 128-130页
作者:文翠婷中央戏剧学院 
本文通过对说唱艺术的历史源流及艺术特征进行阐述,以京韵大鼓为例,从戏剧演员声乐教学对说唱艺术的借鉴与运用方面进行试探性研究,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戏剧演员的声音表现力,并为戏剧演员的声音训练提供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韵大鼓《连环计》唱段分析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23年 第20期 17-22页
作者:于会江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曲艺系天津300181 
《连环计》作为京韵大鼓的大众化曲目,因其自身特点曾一度不受老艺人的重视,经过骆玉笙、孙书筠等老艺术家的改进后更加适应了舞台演出需要。本文通过对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唱腔唱词的详细分析,帮助京韵大鼓学习者准确把握《连环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韵大鼓“衬”的艺术特色及在音乐发展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 第3期 94-96页
作者:杜莹 
京韵大鼓,是清末由河北沧州、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逐步改革发展而成的说唱曲种。它以其生活且诗意的语言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京味十足的质朴腔调,给人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无比亲切的艺术享受。这种艺术享受是“千百年来社会生活在历史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骆玉笙京韵大鼓鼓板演奏与运用
收藏 引用
《影剧新作》2023年 第4期 164-169页
作者:林宇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 
骆玉笙是我国重要的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她不仅艺术成就卓著,而且以博采众长、守正创新的鲜明特色推进了京韵大鼓的发展,创立了“骆派”京韵大鼓,丰富了京韵大鼓的表演风格和流派体系。骆玉笙京韵大鼓表演以具有歌唱性、抒情性的演唱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毓秀钟灵忆峻峰”——纪念京韵大鼓艺术家小岚云诞辰一百周年
收藏 引用
《曲艺》2023年 第10期 33-35页
作者:张博不详 
京韵大鼓是曲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刘宝全先生更是将京韵大鼓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与京剧宗师谭鑫培、评书泰斗双厚坪并称为“艺坛三绝”。后世学刘者众多,知名者有百余人,小岚云更是刘派京韵大鼓后学中执牛耳者。2023年10月1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韵大鼓语言艺术的伦理性
收藏 引用
《大舞台》2014年 第11期 239-240页
作者:董新颖中国戏曲学院 
京韵大鼓作为一种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其语言也打上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伦理性表现显著。本文从启蒙作用、说教色彩、语言演化的伦理精神三方面分析京韵大鼓语言艺术的伦理性,旨在通过以语言为艺术媒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京韵大鼓《繁花似锦》
收藏 引用
《曲艺》2023年 第3期 46-50页
作者:陈浩捷上海音乐学院 
2023年1月18日,京韵大鼓《繁花似锦》在天津文艺频道“春节军民联欢晚会”首演,由鼓曲作家杨妤婕作词,“骆派”演员冯欣蕊和“刘派”演员夏炎共同演绎。《繁花似锦》的唱腔是在“骆派”《丑末寅初》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该作品根植于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韵大鼓《探晴雯》中晴雯和贾宝玉的形象塑造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23年 第23期 3-5页
作者:鲍震培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京韵大鼓《探晴雯》源自《红楼梦》题材的清代子弟书,塑造了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清清白白却遭谗害被冤死的俏丫环晴雯和具有平等意识、重情重义的怡红公子贾宝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至深。《探晴雯》因此成为《红楼梦》曲艺改编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