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人机共生"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人机共生:人工智能驱动下艺术设计的发展与革新
收藏 引用
《设计》2024年 第12期37卷 91-93页
作者:吕有斐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 
如今,人类站在了人机共生时代历史性的转折点上,人工智能已逐渐融入艺术设计领域,过去的设计范式即将面临消解,新的设计范式悄然建立。艺术设计在人工智能面前面临着巨大挑战,未来的艺术设计如何与人工智能共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机共生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收藏 引用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4年 第3期44卷 83-88页
作者:郭子毓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共生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通过对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教育现状的调研,分析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构建适应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教育的人机共生教学模式,为培养适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员工与机器关系:基于制造企业“机器换人”实践的调研证据
收藏 引用
《科研管理》2024年 第1期45卷 64-73页
作者:何江 闫淑敏 谭智丹 夏青 郭子颖 马钰洁 毕文琳 谢显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4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北京100084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 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600 
员工与机器关系已成制造企业“机器换人”进程的关键议题,但源自企业微观层面一线员工实践证据知之甚少。基于典型制造企业员工调研访谈,探究“机器换人”实践进程中员工与机器关系概况及其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机器既在“换人”、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相由心生:AIGC时代的艺术生产与审美新景观——由文生视频AI模型Sora引发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24年 第1期17卷 24-31,112页
作者:夏德元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93 
ChatGPT、Bert、Midjourney等大语言模型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进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时代。AIGC技术促进了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使艺术创作的门槛不断降低。文生图、文生视频AI模型的快速迭代升级,不仅正在改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智能算法下构建相互透明的人机共生社会
收藏 引用
《媒介批评》2021年 第2期 23-37页
作者:由芳 张俊 贺涵甫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在算法的驱动下,智能机器与人类互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行为、认知和思考方式,变革着人类社会的结构,并逐渐演化为人机共生社会。人机关系正在嬗变,AI从工具转变成为人类强大的合作伙伴,人机关系更像是人际关系,人类必须考虑如何与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呈现人机共生的理念:电子人艺术
收藏 引用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 第2期20卷 9-14页
作者:黄鸣奋厦门大学 福建厦门361005 
电子人不仅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观念,而且已经是现实存在.电子人艺术是当代信息科技与艺术想象彼此结合的产物.它模仿电子人的造型,通过特殊装置增强身体的功能,甚至试图与机器融而为一.它引导人们对机器、技术、身体等问题进行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呈现人机共生的理念:电子人艺术
收藏 引用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4期17卷 574-578页
作者:黄鸣奋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 
电子人不仅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观念,而且已经是现实存在。电子人艺术是当代信息科技与艺术想象彼此结合的产物。它模仿电子人的造型,通过特殊装置增强身体的功能,甚至试图与机器融而为一。它引导人们对机器、技术、身体等问题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移动设备中的人机共生关系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1年 第11X期2卷 119-121页
作者:汤伟上海交通大学 
文章从移动设备的高速发展和对于用户的重要意义出发,提出移动设备与使用者之间具有"共生关系"。通过移动设备的三个方面的特性,进一步分析移动设备中"人机共生关系"的具体表现,从而验证以前的研究者提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智能化产品设计的人机共生关系研究
收藏 引用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年 第11期7卷 124-124页
作者:张悦广东科技学院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更多的产品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二者关系也变得密不可分。从智能化的大背景出发,结合产品设计中关键因素和现代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来探寻产品中人机共生关系,总结出人机共生关系中的一些关键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拟像与仿真语境下的未来生活方式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艺术》2022年 第5期8卷 36-46页
作者:刘键 席上琳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拟像与仿真集合了身份、社交、经济系统、文明等数字媒介发展要素,可以让人们获得全方位、全感官、全身心的深度沉浸体验。本文探讨了拟像与仿真的应用在娱乐与商业、教育与医疗康养、办公与协作以及城市生产运营方面的价值。将以上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