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人物论"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修订版后记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17年 第6期 1-7页
作者:李希凡中国艺术研究院100029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本是20世纪末就开始酝酿的题目,最早曾是想写一本“艺境探微”的笔记,写了几篇,终于为种种外因,难以为继。又由于老伙伴打上门来,仓促出版了一本题名《红楼梦艺术世界》,实际上那样几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转型时代的乡村底层人生——胡学文小说人物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 第4期 35-39页
作者:李志孝甘肃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胡学文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底层人物形象,而且这些形象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中国社会转型期乡村现实的反映,其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代戏剧人物论的整体研讨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1990年 第2期 39-45页
作者:谢柏梁 
面对着中国戏剧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大量材料,也许最令人沉吟和反思的一个问题是:古代戏剧批评是否也和古代文艺美学一样,最为匮乏的是对于人本身的探讨,对于人物形象和精神的分析和品味?我想,对此比较切实的回答恰恰是问题的另一面,即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胡适思想批判”否定论者的回应——《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后记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 第4期 114-117页
作者:李希凡中国艺术研究院 
"红学"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也有了很多规范性的提法,红学史也有了好多部.说起历史形成的所谓各种学派来,更是众说纷纭,但未必都是真正科学的概括,何况历来"红学"出现的种种怪现象,还时有重复和"崛起&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八音论——云南艺术人物论之一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1989年 第2期2卷 35-41页
作者:金重 
小八音为什么值得一论? 通过对某一人物全面的或某一方面的论述,以窥测或一时代或某一门类艺术的某些特征,中外古今已不乏先例。我在青年时代就读过某先生的论著:《茅盾论》。然而,对当代云南艺术人物加予论述,似乎还很少见,我不知道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现代中国水墨绘画改良的两位关键人物论透视学在晚明的输入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04年 第11期 158-159页
作者:吴超然 
在风起云涌的清末民初,艺术的本质为何?并非是当时中国知识份子关心的焦点;相对而言,如何救亡图存,以及如何使中国艺术"迎头赶上"西方诸国才是文化菁英的关注所在。这种"目的论"(teleological)的思维模式,不仅在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神写照”与“笔外神情”——中国传统小说人物论的一个相关阐释
收藏 引用
《理论月刊》2002年 第6期 49-52页
作者:张方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100081 
中国传统小说人物论深受绘画美学的影响,画论中的“传神写照”、“气韵生动”以及“虚实相生”较早地把“有无”、“虚实”的观念化作绘画艺术的规律及命题。这些规律及命题被小说理论批评所借鉴,形成以“传神”为旨趣的人物形象之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娃圆形人物论
收藏 引用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 第3期25卷 128-129页
作者:李军锋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李娃是唐传奇《李娃传》中的主人公,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典型。本文试图以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小说理论去分析李娃这个人物形象,揭示出她的性格中不仅有善良、多情、忠贞的一面,也有狡诈、冷酷、虚伪的另一面,从而说明在中国古代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变态:洋场人物的主导性格——张爱玲前期小说人物论
收藏 引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 第4期16卷 11-15页
作者:刘川鄂 
犯冲的色彩、苍凉的基调、传奇的故事、荒诞的生活、变态的人物、对照的结构、繁复的语象——这就是张爱玲在其以《传奇》为代表的前期小说(指其四十年代的创作)中构筑的独特的艺术世界。这些作品,创造性地转化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技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近年来人物论小说批评的文化整合
收藏 引用
《临沂师专学报》1992年 第4期26卷 24-27页
作者:邓清源 
美国文化学家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认为,文化整合就是“形成模式”。新文化元素适应、融入传统文化,文化再一次达到整体或完全的状况。批评作为一种艺术文化,消解模式与重新形成模式,这就是文学批评的“陌生化”。我国八十年代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