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人的本质力量"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巴黎手稿》在中国的传播与新实践美学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2019年 第11期 145-152,178页
作者:张弓 张玉能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162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20世纪90年代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展开了一场论争,在这次论争中实践美学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产生了新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与马克思的《巴黎手稿》有着密切的关系。新实践美学自觉地以《巴黎手稿》作为基本依据,认为《巴黎手稿》已经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自由、和谐走向生命——中国当代美本质核心内容的嬗变
收藏 引用
《贵州社会科学》1995年 第5期 44-49,43页
作者:封孝伦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 
一、美本质研究现状 1903年、西方美学家威廉、奈德说过这样一句话:“美的本质问题经常被作为一个理论上无法解答的问题被放弃了。”这句话,1984年由朱狄连同西方其他否定美本质问题的观点在《当代西方美学》一书中介绍过来后,中国关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土族格赛尔形象的艺术特征
收藏 引用
《青海民族研究》1995年 第4期6卷 24-29页
作者:李美玲 
试论土族格赛尔形象的艺术特征李美玲在青藏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的土族人民,不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而且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这个在历史上曾长期没有文字的民族,在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科学美”质疑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1997年 第12期 29-34页
作者:潘必新中央音乐学院美学教研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乐本人心之感于物
收藏 引用
《求索》1997年 第1期 107-112页
作者:谌兆麟湖南师大长沙41008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是人的对象化世界──浅议马克思关于审美客体的思想
收藏 引用
《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 第3期 49-55,76页
作者:胡潇 
艺术是人的对象化世界──浅议马克思关于审美客体的思想胡潇一在论到艺术的对象时,马克思提出:“从理论方面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部分地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部分地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都是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传播与接受美学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 第5期14卷 79-80页
作者:谢晓滨江西师范大学艺术系 
艺术传播与接受美学谢晓滨民族音乐是艺术传播领域的一颗明珠。当前,民族音乐在流行音乐冲击下,暂时处于困滞阶段。面对这种状况,担负艺术传播的教学与演奏如何走向,是我们从事民族音乐工作的人应当深思的问题。我认为,首先有必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琢之磨之 为民立“镜”——由仲呈祥先生《文苑问道》说开去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 第9期34卷 128-129页
作者:张金尧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人猿揖别,人类带来了一面"镜子",那就是艺术。在这面镜子里,人们能看见他者,也能看到自身,即看到关系中的人,进而认识关系中的人。因此,艺术这面镜子,用马克思的话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以审美的形式把握世界的方式。而要为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学关怀中独立的学术品格——评祁志祥的《美学关怀》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1998年 第11期30卷 112-113页
作者:贾明上海师大中文系 
多年的“美学热”之后,美学的沉寂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沉寂并不意味没有声音,新近出版的论著《美学关怀》(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作者祁志祥)就可谓是沉寂的园地中的一种声音和一份创获。 《美学关怀》(下称《关怀》不是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画人文精神之得失
收藏 引用
《美术》2008年 第3期 84-88页
作者:聂危谷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教授 
人文精神的前提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类幸福为宗旨。从维护个人尊严和自由.到关注人类平等权益;从针对人生的现实关注.到展望人类前景的终极关怀,因而成为人性发展的普世性需求。人文主义与艺术有着特殊的血缘关系.因为艺术也是人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