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人类口头遗产"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3年 第1期 6-7页
作者: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值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会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各位莅会表示热烈的欢迎!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 第2期 12-14页
作者: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值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各位莅会表示热烈的欢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3年 第1期 4-5页
作者:潘震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女士们、先生们:"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在这里举行,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这表明,抢救与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工作,正在国际社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此,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最大的使命感迎接昆曲艺术的春天——写在昆曲被列为人类文化遗产和北昆44周年院庆之际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1年 第3期22卷 4-7页
作者:刘宇宸 
各位前辈、各位师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方昆曲的珍贵特色——昆弋风格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2年 第1期23卷 15-16页
作者:丁汝芹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票通过授予昆曲艺术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在评出的19个项目中名列榜首,确认了昆曲艺术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在人类多样化发展中的价值,为昆曲的"保护、继承、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振兴昆剧应该做什么
收藏 引用
《文化市场》2001年 第5期 35-36页
作者:龚和德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昆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名列世界第一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榜首,非常有利于中国人民重新认识昆剧,有利于昆剧进一步争取国家和社会的保护、支持。最近文化部推出的十年规划,就是保护、支持的新举措。这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戏曲剧种入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2006年 第4期 8-11页
作者:吴乾浩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由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巴黎签署宣布中国昆曲艺术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艺术是当时被评审委员会全票通过的四个项目之一.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顾笃璜:昆剧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收藏 引用
《世纪风采》2007年 第11期 41-43页
作者:樊宁 
昆剧发祥于苏州,后来流传各地,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但经过300多年的兴衰,昆剧从一门登峰造极的艺术沦落到门庭冷落,濒于消亡的境地。2001年5月,昆剧成为首批被批准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昆剧的“市场化生存”
收藏 引用
《社会观察》2005年 第3期 38-40页
作者:张静 
自2001年5月18日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沉寂多年的昆剧似乎又有了复兴的迹象。一些知名的文化精英投入了推广昆剧的事业,比如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就在去年下半年掀起了一股昆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议发行“汉剧艺术”邮票
收藏 引用
《天津集邮》2003年 第1期 47-47页
作者:潘勇天津市河西区东风里75号501室,300074 
汉剧发源于汉河、府河、襄河、荆河地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嘉庆年间,汉调将源于北方秦腔的西皮、源于南方弋阳腔的二黄融为一体,形成了西皮二黄唱腔。之后,汉剧进入北京,催生了京剧的兴起。近日,武汉有关部门将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