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人类学转向"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0年 第1期 76-86页
作者:李牧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人类学转向"(或称"民族志转向"),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在西方当代艺术活动中的重要现象。它指的是当代艺术家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下,透过关注社会文化语境的人类学视角,运用田野调查方法收集和处理经验材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类学转向:新文科的跨科引领——以李泽厚、杨伯达、萧兵、王振复为例
收藏 引用
术月刊》2022年 第8期54卷 143-154页
作者: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0 
新时期以来,我国新文科探索有四部先驱性著作-李泽厚《说巫史传统》、杨伯达《巫玉之光》、王振复《中国巫文化人类学》和萧兵《玄鸟之声:艺术发生史论》。以此为例,可见文化人类学作为新兴科给原有人文科带来的重要转向引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工艺美术研究的艺术人类学转向
收藏 引用
《上海工艺美术》2013年 第3期 71-73页
作者:赵志勇 
工艺美术要完成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需要面对理论求解的复杂性。本文倡导以当代人类学的视角激活工艺美术研究,让工艺美术研究进驻艺术人类学科平台,从而促成科交叉,达到增强各自活力的目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类学转向与当代美的发展
收藏 引用
《马克思主义美研究》2017年 第1期20卷 235-254,12页
作者:向丽云南大学文学院 
在当代人文社会科的演化和发展过程中,人类学日益凸显其在科疆界拓展与科重组中的价值与意义,而美人类学转向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术潮流。人类学以其实证研究与反思性,为美'感性存在'的显现与敞开、关于审美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的人类学转向
收藏 引用
《湖南第一师范报》2014年 第3期14卷 117-120页
作者:周钟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人类学的发展对世界音乐教育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21世纪的中国音乐教育也面临人类学转向。它涉及多元文化音乐的理解、传统音乐与文化身份的认同等范畴;主张回归人的教育,即人的全面发展与人格养成;在音乐课程内容中凸显人类学成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收藏 引用
《高等校文科术文摘》2020年 第2期37卷 221-221页
作者:李牧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人类学转向”(或称“民族志转向”)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在西方当代艺术活动中的重要现象,它指的是当代艺术家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下,透过关注社会文化语境的人类学视角,运用田野调查方法收集和处理经验材料,进行艺术作品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类学批评与当代艺术人类学的问题阈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2016年 第1期42卷 26-34页
作者:向丽云南大学文学院 
人类学批评既是当代人类学研究范式转型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类学展现其重构现实生活关系之能力的重要维度。人类学批评主要从"意识形态批评"和"日常生活批评"两个基本向度展开实践,为自由而多元的声音敞开诸种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溯与探索:大传统与小传统之再定义(三篇)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家》2012年 第7期27卷 13-17页
作者:叶舒宪 阳玉平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40 社会科学家杂志社广西桂林541001 
人类学界探寻和重构“文化文本”的需要,催生出重估“大传统和小传统”(Greattraditionandlittletm—dition)的理论尝试,其术伦理意义在于从后现代和后殖民立场出发,对原有的概念进行批判性改造。以符号媒介产生的年代为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全国高校文科报概览
收藏 引用
《北京大报(哲社会科版)》2019年 第4期56卷 159-160页
上海交通大报2019 年第1 期叶舒宪:《文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出20 世纪以来的跨科研究催生出不少与文化人类学相交叉的新科。与历史人类学和艺术人类学等在欧美各国的蓬勃发展情况相比,文人类学只是在中国获得了较好的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共同体的东方建构:蔡国强的美术创作与文艺复兴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研究》2021年 第4期 168-173页
作者:李牧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210000 
当今世界艺术历史的发展,正在经历从“世界艺术”向“全球艺术”、从“历史”向“文化”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艺术和艺术家开始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回应外部历史的变化,积极地参与到全球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和艺术历史的重新书写之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