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人类实践"
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术教育和人类实践的关系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0年 第9期 131-133页
作者:林祎晗云南师范大学 
艺术教育已经形成了四种形式:艺术专业教育、艺术理论教育、艺术素质教育以及教育艺术。艺术教育的形成以及定义都离不开人类实践活动,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存在着非常直接的联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存在的角度看艺术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1993年 第1期 7-9页
作者:林兴宅 
当我们叩问“艺术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时,我们首先是把艺术看成一种抽象的范畴,还是把艺术看作活生生的感性存在?我们是在寻找一种恒定不变的艺术定义,还是对现存的艺术事实、艺术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当我们思考艺术的本质时,我们是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艺术光影美学的价值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3年 第5期 174-176页
作者:陈力石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一、建筑艺术的灵魂——光影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态美学体系的时代建构——兼评袁鼎生教授新作《天生论美学》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2018年 第4期 128-130页
作者:季芳 柯晶晶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0世纪中期随着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生态学研究从科学到人文,形成了一种空前活跃的世界性思潮。在西方,生态文化研究侧重以人类实践为中心的环境研究,主要包括实践、伦理与哲学三个方面:以蕾切尔·卡逊、利奥波德为先驱,罗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气”——中国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基因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93年 第4期 28-40页
作者:饶昱崴 
一 审美意识的起源观 人类的意识,包括审美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在人类不断改造人自身、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的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的。审美意识,更主要地是在人类以审美的方式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尽管“审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超前认识的几点思考
收藏 引用
《求是学刊》1996年 第6期23卷 24-27页
作者:阎献晨山西省委党校 
超前认识是人的思维依据生活实践的需要对未来活动过程和结果以及人们活动所牵涉到的环境的未来变化过程和结果的提前反映和设计,它植根于人类实践的创造本性,其基本依据是以主客体统一为特征的人的对象性活动。在这种意义上,超前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文学史艺术精神嬗变之设定——之一:由自发到自觉的先秦两汉魏晋六朝文学
收藏 引用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9年 第1期 36-40页
作者:杨九诠山东大学中文系 
引论确乎可以说,我们常见的文学史,大抵是作家作品的编年史著作.人们对史的线索性了解当然有赖于编撰者的辛劳勾勒,但似乎更在乎人们对史本身所包含的来龙去脉的朦然领悟.那么,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是甚么?我认为,是作家主体与其作品所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现代人类所处两类图像化的空间秘密及其诉求——对两类遮蔽及文本文学传媒危机外因的哲学考察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7年 第1期38卷 26-32页
作者:杨继勇安徽工程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研究发现,人类在现代处于两类图像化之中,其物理空间、思想空间均存在着遮蔽而需反思。一是关于世界图像化,所论或被误传,其本义应是通过批评人类中心主义操控客体的行为,揭示现代以来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存在着程式化之弊,强调功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开发生活化美术资源,赋能艺术素养生长——以“蔬菜”主题美术资源为例
收藏 引用
《幼儿美术》2024年 第4期 42-43页
作者:徐婷婷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叶挺桥幼儿园北园 
美术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对生活的艺术化呈现。幼儿园美术资源的开发应紧紧围绕美术与生活,坚持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多角度开发生活化美术资源,并以此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为幼儿创造性地学习美术提供支持与引导,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嘉绒藏族眼中的自然美
收藏 引用
《文史杂志》1991年 第3期 27-29页
作者:侯光 蒋永志藏族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自然美是人类实践的历史成果之一。自然美同社会美、艺术美比较,是—种独特的审美现象形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