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电子游戏、物联网、区块链、脑机接口等相关技术的同步突破所造成的“群聚效应”,把人类带入了虚实融合的新时代。作为正在发生的“存在论事件”,元宇宙将改变社会的内容生成逻辑,重塑人类的生存方式。元宇宙时代,人们不仅可以借助媒介实现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的延伸,还能通过设计获得各种超越身体局限的“极致体验”;运用数字分身等技术实现身份改造,从而获得更丰富的人格;当物理时空不敷应用之时,还可以借助元宇宙技术,以多重身份参与到虚拟时空的生产之中,在继续向外太空拓展边疆的同时,向“内在的宇宙”进行深入开掘。虚实融合基础上的体验设计、身份编辑和时空生产不仅成为新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内容生产方式,也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主要方式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人们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摘要:从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视角看文学的文化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清楚以下的问题:1、能使文化研究更加科学化;2、能够对文化精神的起源、演变及其影响下的艺术精神特征有个很好的解释;3、能比较清晰地看清楚文学流变的特征;4、可以看清楚文化传播的规律。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