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以声"
5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明清“格调说”的“义”建构
收藏 引用
《新华文摘》2024年 第7期 165-165页
魏宏远、徐佳慧在《苏州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撰文指出,”论诗是明清的诗学热点。在义与辞义离合博奔中,可看到以声辨体、以声论诗、无不成诗等言论,及反对义学蔽教、义夺等主张。近现代来对“格调说”的研究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声传情——听觉篇
收藏 引用
《剧影月报》2014年 第5期 96-97页
作者:高飞江苏省京剧院 
表演艺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舞台上需要行动——这是戏剧艺术、表演艺术的基础。"舞台艺术在表现人物、再现生活时,行动成为了其基本表现手段。古希腊的亚里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追求个性 以声传神——试析易春华唱念艺术的美学特点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1993年 第Z1期 95-99,152页
作者:张志雄 
黄梅戏的特点之一就是唱念上行当不严明。这就使黄梅戏演员获得了唱念艺术创作上的自由:不受“营垒森严”的行当限制,较好地避免唱念艺术上的类型化的倾向;但也为黄梅戏演唱艺术造成了局限:容易滋生、助长和诱发唱念上的“千人一腔”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凸显神韵 以声传情——王苏芬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艺术追求与演唱技巧
收藏 引用
《歌唱世界》2012年 第9期 17-19页
作者:孙凯北京工商大学体育与艺术教学部 
王苏芬,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民俗民间艺术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中心主任。20世纪80年代来,王苏芬一直醉心于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研究和普及工作。她演唱的《西江月》《别董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声夺人、情取胜的谷秀荣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1年 第4期 12-12页
河南观众都知道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有个得意门生,不仅发行腔质朴豪放酷似乃师,连身材壮实、外粗内秀、爽朗明快的性格都活脱脱是个常香玉第二。此人就是河南省豫剧一团的主演谷秀荣。谷秀荣并非科班出身,别人娇滴滴的少女时代,她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乐演唱的审美特点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0年 第6X期 175-176页
作者:张宇恒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中国民族乐艺术形成于一个多民族文化生活的土壤,丰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再加上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音乐文化的积淀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了广大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乐演唱中的“”与“情”纵横谈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2008年 第1期 26-28页
作者:刘胜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俗话说:'感人深者莫过于情!'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现,演唱者通过娴熟的发技巧,真挚的情感,美妙的音表达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来打动观众,从而引起其情感的共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朗诵的“前世今生”:朗诵词义的历史变迁探析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 第11期37卷 161-162页
作者:高原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当前在语言传播和播音艺术研究中,关于朗诵的理念、技巧、作品选等方面的成果已有不少,但鲜见关于朗诵概念本体及词义历史变迁的研究。要深入地研究朗诵,不仅要准确、完整地厘清它的原始含义,还要客观、全面地认清它在长期使用中的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实类电视艺术的思维方式——北京电视台《第7日》为例
收藏 引用
《青年记者》2012年 第2Z期 52-53页
作者:关惠卿青岛广播电视局 
电视艺术,是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招贴设计构思中的“隐与秀”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0年 第1X期 150-152页
作者:马丹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社会进入消费时代,招贴设计作为文化思想及商品与受众之间的沟通媒介和信息载体在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奥运会这样的大型国际性体育盛会,还是自选超市的季节性促销活动,招贴海报都是视觉信息传递的主要联络手段之一。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