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以形写神"
510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魏晋风流中“以形写神”的绘画思想探究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8年 第4期 9-10页
作者:巩芹宇山西师范大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是一个战乱繁多极其动荡的年代,却也是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大融合,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相碰撞相吸收,各类人才汇聚、相互交流的时代。文化艺术呈现出空前繁荣活跃的局面,无论在思想史、绘画史、美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形写神”与魏晋南北朝绘画的意指向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07年 第7期 52-53页
作者:孙兆俊山东省滨州学院美术系 
魏晋南北朝绘画中,“以形写神”的风尚十分明显,其成得力于才性名理之学和魏晋玄学之风的积极推动;其理论依据及思想根源主要来自玄学新解中的老庄哲学;其在绘画中的艺术表现为:”的式展露对象之韵,抒发画家之性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顾恺之“以形写神”理论在中国画中的渗透
收藏 引用
《艺术家》2024年 第12期 20-22页
作者:李林萍山西师范大学 
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理论对中国画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研究。在绘画过程中,“”与“”是关键和核心。一幅作品,若仅外准确,符合客观实际,尚不足被称为完整。只有当画作蕴含情感,画家所赋予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形写神”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的意义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 第4期 96-97页
作者:黎冰颖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 
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践,分析了当前工笔人物画的教学现状,并着重从指导学生在生过程中更好掌握、帮助学生在创作中巧妙运用"以形写神"、传承和发扬工笔人物画中的文化精等三方面介绍了"以形写神"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顾恺之“以形写神”论辨析
收藏 引用
《艺苑》2012年 第1期 24-25页
作者:李永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从魏晋南北朝到20世纪初的近两千年来,画家、理论家在阐述顾恺之的绘画美学思想时,都只云其"传照"或者"传论"的命题,从未提及"以形写神"的观点。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有不少学者在谈及顾恺之的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气韵非师”与“以形写神
收藏 引用
《大众文艺》2012年 第21期 37-38页
作者:何小勋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本文由谢赫"气韵生动"之论说起,辨析中国传统画论"气韵"说与""观的本义及其关系。旨在说明:六法并非独气韵为重,且"气韵生动"与"以形写神"本义并无相悖。后世文人论画往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形写神”与“”——简析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关系
收藏 引用
《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 第1期 80-82页
作者:方澄广州市马尊视觉艺术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250 
长久来,兼备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的理想追求。历代画论都会把问题放在首要的地位加阐释,但对于的阐释,各家又互有出入,互有对立。它们孰先孰后,孰轻孰重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看法。1.何谓"&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画“以形写神”观刍议
收藏 引用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2期37卷 191-192页
作者:刘靖宇巢湖学院艺术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的表达,是中国画的终极追求。宗炳的"畅"论和谢赫的"气韵生动"说,进一步发展了"以形写神"论。意象性是中国画的根本特点,散点透视是中国画特有的表达方式,"以形写神"观对中国画影响深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情画人、以形写神:人物肖像素描探析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2年 第6期 30-32页
作者:张先春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人物肖像素描的重点是关于的表现,做到情画人,以形写神。从中西方传统艺术对的理解来看,西方更注重,用来体现,中国更注重,但也不忽略。总之,都讲兼备。因此,在理解素描的理性、科学的同时,应发挥素描的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以形写神”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6年 第5期 154-155页
作者:杨宇新锦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美术教师只有把"以形写神"的理论贯彻在教学实践中,才能使学生理解辩证关系及"以形写神"的方法和步骤,才能提高学生对绘画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制作能力,并进一步使绘画作品达到兼备的艺术境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