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优伶"
3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一个濒危剧种的传承与新生
收藏 引用
《时代邮刊》2024年 第7期 55-57页
作者:刘小草不详 
400多年前,宜黄县这个如今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也曾是颇负盛名的“戏乡”。因为水路便捷,沟通粤闽,明清时期的宜黄是商贾往来之地,舟船如梭。繁荣的商业活动推动了戏曲艺术的蓬勃发展,那时的宜黄优伶云集,见证过中国戏曲史上最高光的时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新媒体时代诗歌的“优伶化”现象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2018年 第5期 31-38,73页
作者:罗小凤扬州大学文学院 
新媒体语境下的诗坛如同一个众声喧哗的大剧场,其间分布着诸多小剧场,每个小剧场都在同时上演不同的戏,各有其唱腔、主角和粉丝。在各自为阵的小剧场里,一场又一场搏击大众眼球的戏接连登场,如下半身写作、废话体、垃圾派、梨花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权力的优伶性别制衡和编排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03年 第1期 32-44页
作者:厉震林上海戏剧学院 
一权力的性别失控和抑制中国社会性别结构,儒释道三者不同的权力安置,实质上表明了权力的务实性和虚荣性.所谓权力,乃是统治利益的一种保障系统,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主导性规约,'权力关系贯穿社会每一个领域','在人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元代优伶散曲折射的元代审美精神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6年 第5期22卷 46-49页
作者:储少莹东南大学艺术传播系江苏南京210096 
元代审美精神是表现个体主观意绪的张扬,在元曲中则集中体现在以自叙为事的散曲上。本文从元代社会文化的大背景出发,分析了元代以女性为主体的优伶散曲所折射的元代审美精神,反映了散曲对其内心世界的揭示和优伶们为社会左右的无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历史的创造者——《戏曲优伶史》评介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6年 第1期17卷 72-73页
作者:刘祯 
在戏剧构成的演员、剧本、观众、剧场等诸要素中,演员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其中“最本质的要素”.中国戏剧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千余年来,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名伶,他(她)们精湛绝伦的演唱技艺,使无数的观众沉醉其间,得到美的享受.他(她)们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研究的新领域与新方法——从谷曙光著《梨园文献与优伶演剧》说起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7年 第2期 24-26页
作者:王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从近十数年的研究成果来看,中国戏曲史研究所关注的时代领域趋于下移,即原来作为戏曲史关注重点的元明古典戏曲,已经逐渐让位于清代至民国的近代戏曲史。学术视野的变化主要基于清代以降数量巨大的文献资源被不断地公布并呈现于学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士与优伶的互动:明代戏曲搬演论的生成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 第3期 141-160,206页
作者:郭英德 王萌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100875 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候选人 
借助文士与优伶之间双向互动关系的研究视角,将戏曲搬演论视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文本,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生成机制与文化功能。在明代剧坛上,文士阶层扮演着"贵族化的平民"与"平民化的贵族"的双重角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优伶性别及其行为、家族——简评《中国伶人家族文化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海》2015年 第5期 11-12页
作者:尹永华上海戏剧学院 
厉震林在上海戏剧学院任教多年,他的专业跨度很大,作为余秋雨教授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他的博士论文以《中国优伶性别文化研究》为题,虽然他的研究范围涉及戏剧、电影、电视等多个领域,但对于中国伶人的深度研究,一直被他当做自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铁血优伶(《中国戏剧百年祭》之二)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1999年 第6期 6-9页
作者:孙文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雅乐教化与俗乐娱人之间——唐代优伶略论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2年 第6期 28-29页
作者:周侃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唐代优伶是身处官方或者民间,以乐、舞、戏等专业表演活动为职业的社会群体,承担了繁重的乐舞戏表演活动,为表演技艺的保留与传承竭尽力量。优伶出身卑微,凭借自身的专业技艺谋生,个别色艺绝佳者甚至能跻身仕途,但总体社会地位不高。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