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优势渗流通道"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聚驱后油层优势渗流通道参数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收藏 引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23年 第5期42卷 90-98页
作者:刘国超 曹瑞波 闫伟 刘海波 梁国良 樊宇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聚驱后油层优势渗流通道普遍发育,针对定量获取优势渗流通道储层参数难度大的问题,利用示踪剂监测注采井间流体实际渗流速度,确定聚驱后优势渗流通道内流体符合高速非达西渗流规律,通过高速非达西渗流公式变形推导及取心井数据回归统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含部分封闭断层油藏水驱优势渗流通道演化规律
收藏 引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24年 第1期31卷 78-86页
作者:曹小朋 于春磊 赵文景 张民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00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 
含部分封闭断层油藏作为一种常见的油藏类型,低序级断层引起的断层部分封闭导致其与完全封闭油藏具备不同的流体渗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现有技术难以定量刻画整个水驱进程中油藏深部的优势渗流通道演化规律,进而影响了该类油藏的高效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庆油区长垣油田聚合物驱后优势渗流通道分布及渗流特征
收藏 引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年 第5期21卷 69-72,115页
作者:刘海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聚合物驱后优势渗流通道的存在导致波及体积减小,从而影响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有效地描述优势渗流通道的分布及渗流特征成为大庆油区聚合物驱后油藏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根据大庆油区长垣油田聚合物驱后20口密闭取心井资料,给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上K油田优势渗流通道定量刻画研究
收藏 引用
《石油化工应用》2024年 第2期43卷 27-32,48页
作者:蒋维军 张彩旗 吴东明 姜晶 杨志成 李超 王雁萍 党婧文 王鹏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 中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459 
海上K油田平面、纵向非均质性严重,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田含水率、采出程度高,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影响开发效果。为了调整吸水剖面改善开发效果,本文根据渗流力学原理推导出优势渗流通道描述方法,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推算出井间窜流通道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均相复合驱优势渗流通道定量评价
收藏 引用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年 第19期43卷 26-28页
作者:李硕轩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 
优势渗流通道是影响非均相复合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因素。为了定量评价储层优势渗流通道发育情况,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优势渗流通道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不同注采方向优势渗流通道渗透率、喉道半径等参数,为非均相复合驱油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胡状集油田X区块优势渗流通道描述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化工设计通讯》2018年 第11期44卷 83-83页
作者:张宁宁 王崟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21000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 
以胡状集油田X区块中渗流非均质为例,利用多种方法实现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及描述,对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和剩余油挖潜工作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区块整体调驱优化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以新疆油田滴20井区为例
收藏 引用
《新疆石油科技》2018年 第1期28卷 19-24页
作者:王美洁 韩力 邓伟兵 王容军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新疆油田滴20井区八道湾组油藏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采用注水开发后,注入水窜严重,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储量动用程度逐年下降,在此情况下,急需调驱调剖技术改善油藏水驱油效率。在系统分析油藏生产动态的基础上,建立油藏数值模型,采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CO_(2)驱气窜形成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能源化工》2022年 第3期43卷 29-34页
作者:王石头 马国伟 郎庆利 杨棠英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0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18 
为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开展了CO_(2)驱先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整体增油降水效果明显,但部分井见气,气窜现象严重,降低了CO_(2)驱增油效果。为了防治气窜,提高低渗裂缝性油藏CO_(2)驱波及效率,采用纳米凝胶颗粒进行调驱。采用数值模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3区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提高CO2驱波及对策研究
收藏 引用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9年 第3期9卷 9-13页
作者:汤勇 廖松林 雷欣慧 余光明 康兴妹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 
黄3区低渗裂缝性油藏开展注CO2驱先导实验整体增油降水效果明显,但部分井见气,气窜现象严重,降低了CO2驱增油效果。为了提高低渗裂缝性油藏CO2驱波及效率,采用示踪剂监测结合生产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生产历史拟合的方式识别了储层优势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