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惠安木雕作品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双重价值,其作品从工艺水平到题材选择,无一不渗透着惠安木雕工匠"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观和"天人合一"的艺术创作理念,同时展现了泉州地区特殊的地域文化和独到的民俗思想。本文通过对惠安木雕承载的浓厚艺术特征和历史文化进行探究,并分析惠安木雕的传承现状,望对促进惠安木雕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带来理论参照。
摘要:通剧是南通地方戏曲的一个剧种,源于童子戏,是我国古傩文化的一个分支。因为其唱腔粗犷纯朴,唱词通俗易懂,曾很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不断兴起,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艺术审美取向不断发生改变,通剧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现今甚至到了面临失传的地步。2008年通剧的原形童子戏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和当地政府给予了通剧这个民间瑰宝以高度的关注。
摘要:武冈丝弦是民间曲艺的一种,作为湖南丝弦的一个分支而极具特色。其内涵丰富、个性鲜明、艺术结构高雅,吸收武冈、邵阳一带的民歌、小调而成,又以江南丝竹和小令为底蕴,极具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湖南武冈丝弦的艺术特色和现状,对其如何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深层次思考。
摘要:贵州花灯剧是贵州成形最早,传播最广的地方戏曲剧种,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花灯是广大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草根"艺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今这一"非遗"濒临消亡、失传,亟待抢救和保护传承。
摘要:诞生和成长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土地上的四川扬琴是中国四大说唱艺术之一。四川扬琴以它特有的方式记载和传承了巴蜀历史文化,同时它又是典型的蜀音雅韵代表性曲种之一,如何将这种特殊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是值得我们后人去认真思考与研究的。
摘要:从当代音乐多元化发展视角看,能否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以及能够使大众普遍接受是关乎音乐体裁长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号子作为传统民歌中的一种类型,在传统农耕时代的生产劳动中受到了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劳动号子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何建构劳动号子的传承机制是实现民族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河南号子为例,着重从审美接受和传承两个角度进行思考。笔者认为要想切实改变河南号子的审美接受困境并建立有效传承机制,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即厘清保护与传承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创新有效的立体性传承方式、推进多元一体号子人才体系建设。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与历史积淀的古老国家,在音乐艺术方面也有着灿烂的文明。中国传统音乐以其多样化的种类和丰富的内涵屹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给广大音乐爱好者带来了丰富的艺术享受与文化体验。但是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推进,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问题。本文就将重点探索传统音乐文化现状及其传承思路,希望本文内容能给广大传统音乐爱好者一些思路上的启发与帮助。
摘要:广绣和潮绣作为粤绣的两个分支,三者概念在范畴上经常被混淆。广绣与潮绣无论从技法、题材、设色、产生的背景或者是实用功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2006年广东省广州市的广绣和潮州市的潮绣联合申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获得批准。近年来,在市场化进程中,粤绣和其他许多传统民艺一样日渐衰落而陷入困境。然而,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作为人文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生活所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广绣、潮绣这种趋于消失的民俗文化,具有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要使广绣与潮绣这一民间女红技艺成为现代文化产业,需要积极引导,使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摘要:岭南庭园作为中国庭园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传统特点及独特风格。岭南庭园规模相对较小,与居住建筑结合在一起,以居住为主,结合水石花木增加自然气氛,庭园景色以静态为主,空间以建筑空间为主。
摘要:浙江传统民居装饰作为我国建筑文化中极富特色的历史遗存,在充分考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建筑美化、通风、采光等问题,使之与周围环境和谐,同时更蕴含传统文化思想,满足了使用者的精神需求。本文通过对浙江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作用及发展的研究,揭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筑装饰设计应不断地延续、创造、发展,使我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