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传拓"
3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在中小学开设金石传拓社团的实践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 第S2期 174-175页
作者:陈永兴北京景山学校北京100006 
传拓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之一,传拓对保留中国几千年的古迹和文字记录、播中华优秀文化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与中国统文化中的书画艺术和金石学关系尤为密切。在中小学开设金石传拓社团,对于丰富书法课堂,弘扬中华优秀统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陶及金石传拓工艺在设计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年 第10期56卷 113-119页
作者:化淑红不详 
第一章研究背景中国古代制陶工艺文化中有着秦砖汉瓦、五大名窑等诸多世界知名文化遗产,其中被历代文人所推崇的史前陶器、商代白陶、秦瓦、汉画像砖、纪年砖、吉语砖、宋瓷、紫砂壶等文化符号衍生出各式古陶传拓,及在传拓基础上的补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传拓肇兴契机及衍变趋向
收藏 引用
《绥化学院学报》2022年 第12期42卷 80-83页
作者:李鸿森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传拓术的产生最初源于信息记录之实用性需要,随着时间推移表现形式不断衍变丰富。艺术的表现具有因地而异、因物制宜的特征,在传拓艺术承过程中,为适应地域、人文、时代以及所之物的影响,根据不同要素,传拓艺人将传拓艺术不断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统手艺再造:创新性弘扬巴蜀传拓技艺
收藏 引用
《现代艺术》2023年 第9期 126-128页
作者:贺思恩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版画系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 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 四川高校版画教学与创作促进联盟 
巴蜀传拓技艺近现代尤以全形著称,是中国统工艺的瑰宝之。全形的宗旨是记录和播古代器物的原貌,为金石学研究提供便利。巴蜀地区自古以来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统闻名,巴蜀传拓技艺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在这片土地上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印技艺的承与创新——以博古颖传拓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7年 第16期 132-137页
作者:王仁海山东艺术学院 
是一种将"物质文化遗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统工艺"为载体未记录、保留和承的技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文物和艺术价值。本文对传拓、颖承以及博古颖传拓的创新进行探讨,并从理念与实践上分析博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海博物馆 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23年 第8期 16-17页
作者:伊丽妍冬 
金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献载体,从先秦时期开始就产生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为保存、研习、播其中的内容,中华文明的古老智慧演化出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复印”技术——传拓传拓是将纸张紧覆于金石器物之上,用墨手法将器物图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鲁迅藏南阳汉画之传拓技艺考察
收藏 引用
《鲁迅研究月刊》2015年 第8期 70-74页
作者:孙保瑞河南南阳理工学院473004 
鲁迅一生,共收藏汉画像片七百余幅,其中山东三百四十余幅,河南三百二十余幅,四川、重庆、江苏、甘肃等地四十余幅。河南三百二十余幅中,南阳二百三十五幅,重复三十幅。1长期以来,关于鲁迅收藏南阳汉画的研究,大多注重鲁迅收藏过程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卷首语
收藏 引用
《文物天地》2024年 第4期 1-1页
作者:本刊编辑部不详 
遍布华夏的碑刻石刻文物,记录了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珍贵文献信息。近年来,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全国名碑名刻文物选推荐及碑刻石刻文物资源摸底调研工作。集雕刻、书画、传拓艺术于一体的碑帖,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受到历朝历代文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颖、全形与金石传拓之异同
收藏 引用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4年 第1期 145-153,161页
作者:郭玉海故宫博物院器物部 
金石传拓技艺的基本原则是使用纸张紧密附着于石刻(或器物)之上,然后对纸张进行扑(或擦)墨,从而制作出以黑纸白字(阳刻与此相反)为特征的印作品。唐代以前出现的响法虽然是使用画笔复制出在观感上与法书、绘画真迹一样的作品,但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拓艺术及其在当前与书法教学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19年 第1Z期 20-25页
作者:王仁海山东省诸城市教育局 
传拓是一种将'物质文化遗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统工艺'为载体来记录、保留和承的技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本文从传拓艺术的承与创新入手,并通过梳理传拓艺术与社会文化关系及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