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传统知识分子"
41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刘廼和(1918-1998)
收藏 引用
《中国篆刻(钢笔书法)》2023年 第12期 8-11页
信札,古人称之为尺牍,文人赖之相互交流,互通信息。近年来,名人信札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也深为大家喜爱。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其内容的史料价值,往往可以为后人提供确切的史实,或有力的佐证;二是其包含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不少信札,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观念的进步与理论的构筑──评《电视艺术的观念》一书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9年 第1期24卷 62-63页
作者:戴代红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郑板桥的文艺价值观
收藏 引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 第1期28卷 43-48页
作者:朱飞 
长期以来,对于郑板桥诗画及其理论的研究只停留于表层,多泛泛而论。此文从分析郑板桥的文艺价值观入手,对其文艺价值意识中两组对应的文艺价值观系列——“经世”与“为儒”,“公道”与“私情”——进行了具体论述。且进一步认为,郑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林译小说与林纾的文化选择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00年 第5期 60-67页
作者:苏桂宁暨南大学中文系 
本文从林纾翻译小说的基本动机透视 2 0世纪初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文化选择上的价值倾向。林纾的文化选择代表了传统知识分子在历史转折时期寻求精神依托的心态和思想历程 ,林纾的文化艺术观也在这样的选择中逐渐形成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汪曾祺散文的文化意蕴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1996年 第1期 11-13页
作者:文学武 
汪曾祺不是那种以气势宏阔、史诗般的作品来构筑文学地位的作家,他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而奇幻的文学世界。美国美学家布·洛克说:“艺术品不等于从一扇透明窗子看到的外部世界的景象,而是一种独特的人类观看世界的方式。”对汪曾祺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郑板桥的多重人格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2期17卷 43-47页
作者:李剑波 
人们对郑板桥的看法历来众说纷纭,本文根据郑的书画文字、时人及后人的传记、评论资料,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郑板桥首先是内行醇谨的传统知识分子人格;其次是儒雅浪漫的艺术家人格;再次是放达不羁的狂士人格。这三种人格综合构成了郑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岭南知识分子的人格礼赞——评粤剧《青青公主》
收藏 引用
《广东艺术》2008年 第6期 14-16页
作者:杨凡周 
作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承载者,知识分子的整体素质与精神人格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他们的人生际遇和人格修养,在每个时代都是让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而在朝代更迭之际,尤其是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刻,这一问题就会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为何不能“彻悟”?
收藏 引用
《文学自由谈》1996年 第2期 130-132页
作者:张贤亮 
为何不能“彻悟”?张贤亮赵明寰小姐:承你寄来《书友周报》,方知离我千里之遥还有一份正经地讨论读书的小小园地。《我的菩提树》发表后,虽有些评论文章.但没有像16期的《书友》这样布成阵势,因而这份陌生的报纸和陌生的你们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嬗变:新时期文学的性描写
收藏 引用
《创作与评论》1998年 第1期 14-16,24页
作者:吴卫华 
嬗变:新时期文学的性描写吴卫华一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很引人注目的现象便是性描写的泛滥,少有不写性的作家,也少有不表现性爱的作品,似乎整个创作都被整合到、更准确是迷失于性的“黑洞”之中。有人指出,这是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为中国文化摇旗呐喊的先行者——都本基
收藏 引用
《收藏投资导刊》2013年 第2期 54-58页
作者:杨艳丽《收藏投资导刊》编辑部 
《礼记·大学》中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提出几项准则:修身一齐家一治国一平天下,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由浅入深的修学过程。对于艺术家而言我们也可以依此分出若干境界:锤炼自我——推艺惠人——弘扬文化。显然,能够将中国优秀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