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但明伦"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但明伦小说鉴赏体系之研究
收藏 引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3期23卷 93-98页
作者:赵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小说评点中的“另类”——冯镇峦、但明伦等对《聊斋志异》艺术规律的发掘
收藏 引用
《齐鲁学刊》2004年 第3期 123-130页
作者:张稔穰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冯镇峦、但明伦等人对《聊斋志异》的评点,在小说理论史上第一次肯定了文言小说集体例驳杂的合理性及其审美意义;指出了《聊斋》故事的虚构性、志异的深层原因以及取得艺术真实感的主要方法;总结了《聊斋》鬼狐形象兼具"人事之伦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但明伦《聊斋志异新评》中的小说语言艺术——但明伦小说美学思想初探之一
收藏 引用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2期3卷 85-88页
作者:刘继平贵阳学院中文系 
但明伦的《聊斋志异新评》,从四个方面对其语言艺术特点进行了论述,同时纵向比较了各小说美学家在语言艺术方面的不同之处,突出但明伦在语言艺术方面的慧眼独到之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诸家批点《聊斋志异》述评
收藏 引用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 第1期 75-80页
作者:盛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十世纪《聊斋志异》研究述评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2001年 第3期 127-135页
作者:王平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在蒲松龄生前已引起人们的兴趣,诗坛盟主王士稹曾为之作评点、题赠。刊刻之后,更是风行天下,先后出现了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等数家评点本,以及吕湛恩、何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读聊斋杂说》发微
收藏 引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 第2期16卷 44-48页
作者:谭兴戎 
清代著名的《聊斋》评点者有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三家。三家评相比较,冯评的突出特点,是他在篇中夹评、篇末总评之外,还写了一篇《读聊斋杂说》(以下简称《杂说》)。《杂说》是一篇对《聊斋》全书的总评,包括对《聊斋》思想内容、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贵峭而尚巧 矜奇以写人——论聊斋小说的构思技巧
收藏 引用
《东岳论丛》1990年 第6期11卷 31-36页
作者:马瑞芳 
前人一向看重聊斋小说布局之妙,王渔洋评《张诚》为“一本绝妙传奇”,但明伦日“事奇文奇”.冯镇峦谓《聊斋志异》“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意境翻新”.鲁迅则以传奇法而以志怪概括聊斋.聊斋小说确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一处有一处风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品读《山市》文笔之奇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15年 第11期 40-41页
作者:楚爱华 张明琪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向被学界视为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代表着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聊斋志异》里的作品并不全是小说。如《喷水》《尸变》《耳中人》《宅妖》《外国人》等,这类作品属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典小说学论纲(续)
收藏 引用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1989年 第1期22卷 103-112页
作者:宁宗一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 
四、自成格局的小说理论批评小说的艺术理论是人们对小说现象的理性认识和科学概括。古代作家以非凡的才能创造了小说,在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小说艺术之美的同时,又力图准确地认识和概括这种为人类生活增添了无穷色彩的艺术样式,这就是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论《聊斋志异》的对比艺术与主题深化
收藏 引用
《蒲松龄研究》1992年 第4期 27-36页
作者:潘贤强 
清初,蒲松龄“用传奇法以志怪”,综合了文言小说中志怪和传奇两大支派的长处,加以创造提高,使《聊斋志异》成为文言小说空前绝后的一个高峰。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会校会注会评本所载,《聊斋志异》正文有四百九十四篇,附录九篇,构成一个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