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余三胜"
7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余三胜籍贯、成名年代与艺术成就综论——兼及程长庚、张二奎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4年 第5期 33-39页
作者:王灵均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一、余三胜的籍贯问题刍议2023年5月,受安徽省潜山市文友赵方剑(第十二届安徽省政协委员)的邀请,笔者去潜山实地寻访考察程长庚故居。期间,受到潜山市文化馆陈立民馆长、潜山市博物馆涂爱华馆长、潜山市文联韩久安主席的热情接待。韩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谭鑫培看余三胜对京剧的贡献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4年 第2期 19-25页
作者:汪人元江苏省戏剧家协会 中国戏曲学院 
若论余三胜对京剧艺术的贡献,仅仅从他在京剧形成初期,与程长庚、张二奎齐名,被同称为鼎甲,由此享誉剧坛、扬名于世这一条,便足见他的地位和价值了。对于这样一位活跃于清代道光年间的艺人,史料文献的记录还是相当稀薄的,更缺乏曲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余三胜京剧艺术中的罗田元素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3年 第9期 44-47页
作者:徐笑冰湖北省罗田县文化馆 
民间文艺一直以来都是民众创作、使用和欣赏的艺术形式,它是文学艺术的源泉之一。民间文艺起源于民间,有很浓的地域特色,不仅以其自身的独立存在而展示出特殊的魅力,而且它还对专业文艺的创作和发展起着不可小视的影响作用。民间文艺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诚劝汲善心长在--京剧《五女拜寿》观后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4年 第2期 38-40页
作者:李殿仁国防大学 
2023年10月11日,余三胜故里罗田县举办“余三胜(叔岩)派艺术学术研讨会”之际,我观看了国家京剧院演出的《五女拜寿》,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演出现场响起数十次经久不息的掌声,罗田观众的热情真是让人难以忘怀。此剧也引起了研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的守正与创新——余三胜(叔岩)派艺术学术研讨会”圆满召开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3年 第11期 5-9页
作者:徐俊菲不详 
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京剧艺术,推进派艺术传承与发展,10月1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国家京剧院、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京剧杂志社、罗田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京剧的守正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余三胜对京剧诞生的重大贡献
收藏 引用
《黄冈师专学报》1996年 第3期16卷 62-66页
作者:贺亚先 
鄂东籍罗田人余三胜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他是奠定徽剧以生角为主的关键人物;是皮簧声腔曲调的主要改革者;他对京剧语言的改造,促使了规范的京剧语言的最终形成,等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而今特重余三胜,年少争传张二奎”——试说余三胜、张二奎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1998年 第7期 85-89页
作者:张扶直 
京剧形成期间,人才济济,流派纷呈,生、旦、净、丑各行当都涌现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人物,余三胜、张二奎即是老生行中的翘楚,他们以其杰出的艺术实践,在当时赢得盛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杰——余三胜紫云与叔岩
收藏 引用
《天津政协公报》2011年 第8期 29-31页
作者:吴同宾 
由两代以至几代人构成的京剧世家,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独特的文化现象。许多京剧艺术家都是世代相传的名家子弟,最著名的如谭家:谭志道、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增,绵延六代;梅家:梅巧玲、梅雨田(琴师)、梅兰芳、梅葆玖.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余三胜——为“京剧”奉献一生的艺术家
收藏 引用
《兰台世界(上旬)》2014年 第12期 73-74页
作者:李洁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流播全国,影响范围较广,有着"国剧"之称。京剧走遍世界,成为介绍以及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对余三胜对京剧的贡献进行研讨,以望对艺术大师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了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派京剧“教范圭臬”——弥足珍贵的叔岩“十八张半”京剧唱片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3年 第8期 33-38页
作者:王洪续解放军某部报社 
叔岩生于京剧成熟时期,艺术成就处于“”巅峰,而且离现世最近、文献留存最多。笔者作为“京剧鼻祖”家乡人,一直致力于叔岩文物的收藏与研究,于是梳理手头旧藏、管窥朋友珍藏,专挑学术界一致推崇、艺术界视作圭臬、被誉为京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