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佛教石刻"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日本藏中国古代佛教石刻造像艺术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13年 第10期 36-65页
作者:白文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与考古研究所 
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开始于东汉晚期。在此之前中国的雕刻艺术从琢磨石器、青铜器到秦俑、汉俑、汉石雕,逐渐形成了一种恢宏大气、以神写形的中国特有的审美取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豫北地区景明年间佛教石刻造像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原文物》2002年 第5期 66-72页
作者:王景荃河南博物院河南郑州450002 
北朝是中国佛教造像的鼎盛时期 ,然而各个阶段的造像风格却不尽相同 ,景明年间河南豫北地区的石刻造像所表现出的瘦削型“秀骨清像”风格 ,对北魏晚期的佛教造像影响极大 ,为佛教造像全面实现中国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几件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川中宝珠——安岳佛教石刻
收藏 引用
佛教文化》2001年 第Z2期 63-65页
作者:李桂红 
有“中国石刻之乡”美誉的安岳,位于四川中部,东邻大足,为成(成都)渝(重庆)古道要冲,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因其天然岩石优质丰富,被称为“巴蜀三秀”中的“秀石之乡”。从古籍中可知,安岳素有重视文教的优良传统‘其民朴厚而俗美,士雅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安佛教石刻艺术之文化内涵浅析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08年 第9期 64-页
作者:彭永馨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 
  "汉安"即位于天府之国东南部的四川省内江市,于东汉建县,史称"汉安",隋文帝时改称内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广泛分布于今内江市各区、市、县在盛唐、中唐期间开凿的数以百计的摩崖石刻造像题记和寺庙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成都地区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
收藏 引用
《文物》2000年 第2期 64-76页
作者:李裕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南朝佛教石刻造像历来较为少见。从目前发表的资料看,主要出土地点集中在四川成都地区。清光绪八年(1882年)在成都市西门外万佛寺遗址曾出土百余件石佛像,1937年、1953年和1954年又在该遗址中出土200余件。1958年刘志远等编著的《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足宝顶大佛湾“牧牛图”调查报告
收藏 引用
《四川文物》1994年 第4期 31-39页
作者:胡良学 姜世勇 陈静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大足石刻研究所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室 
大足宝顶大佛湾“牧牛图”调查报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大足石刻研究所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室牧牛图,亦称“牧牛证觉道场”、“牧牛道场”或“放牛坪”。其称虽异,实则为一。它嵌刻于四川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处的宝顶山大佛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顶幢补识
收藏 引用
《文物》2016年 第11期 59-63页
作者:谢鸿权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经幢作为一种佛教石刻形式,是佛教史、社会史及艺术史、建筑史、书法史重要而独特的研究素材。从叶昌炽《语石》关注始,到近年刘淑芬《灭罪与度亡——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之研究》闭的出版,前辈学者们将经幢视为窥测及发覆中古时期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足石刻与安岳石刻之比较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2年 第11期 123-125页
作者:邓国军 顾恒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四川省资阳市委组织部 
重庆大足县和四川安岳县先后赢得了"中国石刻艺术之乡"的美誉。据《安岳县志》载,安岳佛教石刻肇始于南朝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盛唐至北宋是安岳佛教石刻的鼎盛时期,宋以后数量较少。近年来文物普查统计,安岳县境内共保存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市场中的陆俨少伪作“流派”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1年 第2期 62-63页
作者:黄鼎浙江大学艺术系 
陆俨少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山水画家。他一生创作勤奋 ,存世作品难以数计。陆氏的作品进入市场以后.价格稳步攀升, 进入90年代后,价格更是直线上升。当前国内艺术品市场书画赝品泛滥,而陆俨少先生的作品走红于拍卖市场.其作品被伪作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杭州飞来峰第91号龛藏传佛教造像考
收藏 引用
《中国藏学》1999年 第3期 144-153页
作者:赖天兵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暨古都研究会会员杭州310025 
飞来峰矗立于杭州西湖西北灵隐风景区的青山翠谷之中,峰奇石怪、泉清气幽。在峰麓玲珑的山石和奇幻的洞壑间.散布着起自五代吴越国,经历宋、元、明诸朝雕造的佛教石刻造像300余尊,形成了我国石窟雕刻艺术史上最后一处大规模遗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