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佛经故事"
37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图画崇拜与画中人母题的佛经渊源及仙话意蕴
收藏 引用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3期 72-79页
作者:王立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绘画似真人,幻变为真人,表达了男子对女性的强烈追求;人仙相恋往往也以画图为媒介,为"道具";小说中发展为画像成真人的幻术;图画还往往构成了仙道人物同凡间俗人的交往方式,在具体文本表现中,成为仙道幻术及其气息的一个来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敦煌莫高窟仕女造型与服饰艺术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09年 第5期30卷 95-97页
作者:朱彦 
敦煌莫高窟于公元366年始开凿,它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的壁画著称。其内容博大精深,涉及佛经故事、经变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等七大类题材。在北魏时期,壁画的形式和造像的故事情节,大都是按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佛教与中国民间文学
收藏 引用
《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 第3期 44-45页
作者:方珊 
佛教对中国民间文学的影响甚为广泛而深远,它使民间文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导致了说唱艺术--变文、宝卷、弹词、鼓词的相继产生,从而也使佛教各种观念和教义深入到民间,扩大了佛教在华夏的影响,这是佛教得以在中国持续发展而绵延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代神魔小说中的宝瓶崇拜及其佛道渊源
收藏 引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1期 140-145页
作者:刘卫英大连大学学报编辑部辽宁大连116622 
明清小说宝瓶神物崇拜广义上也包括宝罐及瓶状器物,如如意瓶、杀敌瓶、囚敌瓶等。作为神魔小说一个重要艺术机杼,直接来源于佛经文学叙事及道教法器信仰。宝瓶与现世兵器有多重区别,审美价值在于:使夸张特定人物的超自然能力更为可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敦煌变文的佛影俗趣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 第3期 195-212页
作者:杨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本文认为,变文作为独立文体当出现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典籍(尤其是佛教典籍)的歌场化或半歌场化,是变文脱离以往讲经文附庸佛事而成为独立文体的一个标志。随着歌场化的深入,变文进入历史传说领域,并启示了话本的产生,这就形成了中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聊斋志异·向杲》化虎复仇故事的中印文学渊源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1期 59-66页
作者:王立 铁晓娜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辽宁大连116622 
《聊斋志异》向杲化虎复仇,是一种复仇主体精神压抑释放的奇特方式。化虎之后的人而虎,虎而人,虎外而人其内,使主人公向杲与"复仇相助者"合二为一,复仇主体具有了隐身和复仇的能力。化虎道具,在以往故事中即有。化异类以复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龟兹石窟壁画中的题材与内容
收藏 引用
《西域研究》1991年 第2期 111-120页
作者:周菁葆新疆艺术研究所 
近来,随着丝绸之路学的深入研究,有不少学者开始研究龟兹石窟,但是,其研究多以微观角度审视,往往就某一石窟或某一画面做些剖析或题解,本文就龟兹石窟壁画中的题材与内容作较为全面的论述。我认为龟兹石窟壁画中的题材可分为六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南广允缅寺壁画的揭取和修复技术
收藏 引用
《四川文物》1992年 第3期 78-80,2页
作者:韦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 
广允缅寺又称学堂缅寺(缅寺即佛寺),位于云南省沧源县城内。建于清道光初年,现仅存大殿及二门。大殿为三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与一亭阁的复合结构。殿内外墙上绘有壁画,壁画多为墨勾轮廓,再填色,风格和技巧与内地明清作品相似。内容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盲人摸象”源流考
收藏 引用
《辞书研究》2010年 第6期 112-114页
作者:刘凌云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成语“盲人摸象”起源于佛经故事,鉴于部分工具书对其注释中存在的不足,本文着重从故事来源、词形流变和定型成因三个方面着重探讨“盲人摸象”的来源和演变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沈从文的乡村题材小说及其创作意蕴
收藏 引用
《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 第1期 111-115页
作者:王继志南京大学中文系 
沈从文营造的艺术世界,首先是由他所创作的题材各异、风格独具的几百篇小说构成的。 从创作的试笔阶段开始,沈从文的小说就力图从乡村和都市两个方面描绘出他所经验过的历史与现实的人生景象。1928年以后,他的小说创作逐渐走向成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