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佤族"
84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佤族民间舞蹈的功能
收藏 引用
《艺海》2013年 第1期 116-117页
作者:王静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 
佤族民间舞蹈具有多元文化特征和诸种社会功能。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佤族舞蹈的功能:一是佤族民间舞蹈具有祭祀神灵的作用。二是佤族民间舞蹈具有自娱自乐的功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佤族风情
收藏 引用
《寻根》2015年 第1期 64-67页
作者:沈霞客 
自远古起,佤族就世居于澜沧江与萨尔温江之间,处怒山南段,因山高雾障,少平坝,称阿佤山区。笔者前不久走进云南临沧佤乡进行了采访。佤山有那么多高大的树木,可不知道为什么佤乡人就没有盖起高大的木楼和木屋,佤乡的村庄,全是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沧源佤族民间音乐传承推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收藏 引用
《民族音乐》2015年 第6期 34-35页
作者:刘晖云南艺术学院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语已经回响在文化视野中很久了。而世界上的民族如此之多,差异之大,其本身存在与天地之间的事实就已经证明了它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了一席之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临沧佤族汉语情歌的语音修辞艺术
收藏 引用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 第4期26卷 94-99页
作者:李双宏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佤族情歌反映了佤族人民的爱情生活,歌词生动形象,感情真挚淳朴,充满生活气息。无论是短句情歌,还是篇幅较长的叙事情歌,都有着鲜明的主题。分析临沧佤族汉语情歌中的语音修辞特点及其表现功能,有利于深入了解佤族情歌的内涵,从而增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解读佤族《儿歌》的人文话语特征
收藏 引用
《民族音乐》2010年 第4期 21-25页
作者:夏天镜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我国各民族的民歌中,云南佤族的《儿歌》是流传较广、种类较多、文化内涵较为丰富的重要歌种之一。佤语称《儿歌》为“Loux glieh gon nyoin”,它包括儿童在寨场或家里玩时唱的歌曲、为婴幼儿睡觉唱的《摇篮曲》、《哄娃娃歌》、《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秘叙事视阈下少数民族音乐的新媒体传播分析--以云南佤族音乐为例
收藏 引用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 第2期30卷 14-17页
作者:李延源临沧融媒体新闻社云南临沧677099 
云南佤族是聚居于中缅边境线上的跨境民族,佤族民族音乐风格独特,在艺术上具有东方神秘主义色彩和独特的异域风情。文章提出,当前価族等少数民族音乐可借助新媒体实现更广范围的传播,但佤族民族音乐的传播途径存在障碍、新媒体与佤族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盟佤族民间吹奏乐器研究
收藏 引用
《民族音乐》2013年 第1期 52-54页
作者:周昆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边陲,西与缅甸为邻。全县总面积1391平方公里,人口7.44万,少数民族约占全县人口的94%,其中72%为佤族,另有拉祜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临沧佤族汉语情歌的词语修辞艺术
收藏 引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8期 83-85页
作者:李双宏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临沧佤族情歌词通过叠词和衬词的灵活运用,表达了佤族人民的独特情感。这种词语修辞方式也丰富了汉语运用的方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佤族“司岗里”神话传说的思考意义及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 第6期25卷 130-132页
作者:庄卉洁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海淀区100081 
"司岗里"是佤族民间流传的古老传说,广泛的流传于我国佤族聚居地区。作品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开天辟地、日月形成、人类起源、民族形成、部族迁徙、物种进化、火种的发现、以及语言的产生等各种万物起源的神话等多方面的内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佤族的审美情趣和现实意义
收藏 引用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 第2期25卷 1-4页
作者:左永平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云南普洱665000 
远古初民对自身的美化冲动及其思想意识,是今天关于美的思想源泉。追寻人类审美的足迹,再现人类最初激情的痕迹,是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梦想;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让我们梦想成真,佤族古老的审美情趣,让人们窥探到了一些人类最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