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侧滑角"
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侧滑角对V型钝化唇口激波干扰结构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航空学报》2025年 第2期46卷 174-187页
作者:饶洛瑜 张涛 施崇广 朱呈祥 尤延铖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厦门361102 
针对三维内转进气道V型唇口处复杂激波干扰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侧滑角对V型唇口激波干扰结构的影响机理。重点考察了在马赫数为6、侧滑角为0°~8°条件下,半径比R/r=4.5的V型钝化唇口的激波干扰类型,以及壁面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飞机攻侧滑角传感器检测系统
收藏 引用
《传感器技术》2004年 第9期23卷 59-60页
作者:彭志专 王鼎 陆波 毕笃彦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四系陕西西安710038 
设计了一种新的飞机攻侧滑角传感器检测系统。以MSP430F133单片机为基础,由伺服系统与反馈元件构造闭环的运动控制系统来精确定位,采用高精度A/D转换器(12位)提高测量精度,利用打印和显示模块输出数据,还可通过RS232接口与计算机通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弹射救生系统大迎侧滑角天平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实验流体力学》2005年 第1期19卷 66-70,78页
作者:陈德华 李晓华 彭云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绵阳621000 
要实现弹射救生系统大迎侧滑角试验技术,其中极为关键的是要研制出满足试验研究总体方案要求的天平。为了提高风洞试验的精度和天平抗冲击的能力,要求天平的总长小于90mm,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刚度。作者采用有限元分析技术,优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外弹道和姿态陀螺的导弹攻侧滑角解算方法
收藏 引用
《兵工自动化》2024年 第11期43卷 41-43页
作者:李庚 高晓波 王鹏 娄江 张瑶 赵洁 杜凤怀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西安710065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0081 北方导航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176 
为获取导弹攻侧滑角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外弹道和姿态陀螺信息的导弹攻侧滑角解算方法。通过导弹外弹道计算导弹弹道倾和弹道偏,综合弹上姿态陀螺信息,解算出导弹攻侧滑角,用于分析导弹受控特性及弹体气动参数辨识,进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模糊神经网络的侧滑角校正
收藏 引用
《飞行力学》2001年 第2期19卷 52-56页
作者:孙绍山 杨朝旭 杨伟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飞控研究室四川成都610041 
叙述了一种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来校正侧滑角的方法。侧滑角的校正基于以下七个输入变量 :动静压之比、动压、迎、滚转速率、偏航速率、飞机重心处侧向过载、基准侧滑角。在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辨识中 ,采用了前向搜寻算法。样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某型攻侧滑角传感器设计
收藏 引用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 第22期4卷 31-32页
作者:汪磊西安远方航空技术发展总公司陕西西安710089 
侧滑角反映飞机轴线与气流方向的夹,是飞机飞行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文章提出了某型攻侧滑角传感器设计方案,实现了对攻侧滑角的精确测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用于模拟侧滑角影响的限流喷管设计
收藏 引用
《航空兵器》2014年 第1期21卷 44-47页
作者:李前虎 李纲 王国锐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471009 
为研究侧滑对双下侧进气固冲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可在连管试验系统上通过使用一系列不同喉径的限流喷管来改变固冲发动机左右进气道流量,从而近似模拟侧滑时的进气状态。本文详细论述了这种限流喷管设计过程,并通过阿牛巴流量计对限流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互补滤波技术在飞机侧滑角融合修正中的研究与应用
收藏 引用
《电子测量技术》2018年 第5期41卷 73-77页
作者:熊伟 雷廷万 郭毅 廖自威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现代飞机采用先进的嵌入式或分布式大气数据系统获取高精度的侧滑角。针对某型飞机在高速状态下受到外型结构影响导致侧滑角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互补滤波器解算方法。该方法以压力传感器输出的侧滑角为基础,将L型压力受感器组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FADS/INS组合法迎侧滑角测量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飞机设计》2007年 第6期27卷 14-18页
作者:叶玮 郑守铎 温瑞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FADS)系统比传统迎侧滑角传感器在测量精度、可靠性、隐身性能上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该系统可被应用于各型飞行器上。但由于该系统在获得大气参数方面存在延时,所以,它在飞行器机动飞行状态下,迎侧滑角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沟槽面三翼减阻特性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空气动力学学报》2001年 第3期19卷 283-287页
作者:王晋军 李亚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3 
风洞测力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所采用的沟槽面设计均能在一定的迎范围内减少三翼的阻力。在迎α >2 0°、侧滑角 β =0°~ 30°的范围内可使阻力系数降低 2 .5 % ,而几乎与侧滑角无关。另外 ,h =s =0 .2mm的“V”...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