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保留剧目"
5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战略转移:戏曲的改革与建设——在中国戏曲现代戏优秀保留剧目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收藏 引用
《剧本》2004年 第6期 38-41页
作者:郭汉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保留剧目刍议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6年 第3期 5-15页
作者:宫宝荣上海戏剧学院 
保留剧目是当下许多国家院团的通行做法,中国戏剧在进入现代阶段之后,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采纳。然而,虽然历史悠久的中国戏剧拥有丰富的保留剧目,且20世纪中期已经开始提出了这一概念,但实际上却一直缺乏明确的目标与制度,从而给戏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通向经典之路——从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参演戏曲剧目谈起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22年 第9期 7-16页
作者:安葵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戏曲剧目,大多经过反复修改加工,具有较好的艺术质量。因此这次演出活动是一场用提高了的作品向群众普及的活动,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从文化建设的长远目标看,需要重视艺术积累,积累保留剧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绝笔”挥毫绘红梅余笑予导演在《铡刀下的红梅》中的艺术创造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2年 第3期 29-31页
作者:谭静波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家喻户晓刘胡兰,50余年百戏传,而今高手再创造,正气依然动心弦”,2002年元月,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晋京演出《铡刀下的红梅》后,著名戏剧评论家曲润海先生如上赋诗。对于感召了几代人的刘胡兰的故事,各艺术门类虽多有呈现,但王红丽饰演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向戏曲传统剧目宝库开掘——兼评京剧《宝马圆情》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8年 第2期19卷 9-11页
作者:林毓熙 
向戏曲传统剧目宝库开掘———兼评京剧《宝马圆情》林毓熙我国戏曲艺术在它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浩如烟海的保留剧目。这些闪烁着历代艺术家创造才华的剧目,不断沿袭继承流传,又注入不同时代的新鲜血液而得以保留和发扬,便汇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真实些,再真实些——谈话剧《同船共渡》对当下戏剧创作的启示
收藏 引用
《艺海》2023年 第6期 27-29页
作者:丁彦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由剧作家沈虹光编剧,导演王佳纳执导的话剧《同船过渡》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创排已近30年。该剧目曾拿下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文化部第五届“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被全国各大艺术专业院校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年说戏:“应节戏”的背后
收藏 引用
《瞭望》2022年 第S1期 72-77页
作者:雅纹不详 
现代人多熟悉“贺岁片”这概念——虽然近些年来,它的存在感有所淡化。但在戏曲界,“贺岁戏”的演出却从未停歇,而且,这一现象的存在远远久于贺岁片,可以追溯至京剧产生后的清宫内廷。每到过年期间,全国各个戏院便会纷纷开演《龙凤呈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残缺”与“丰满”:论张爱玲小说的空白艺术
收藏 引用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 第1期41卷 11-15页
作者:张文慧南京市钟英中学江苏南京210002 
伊瑟尔的文本空白理论强调作者与读者以文本为媒介的交流互动,揭示了文本意义由表象性“残缺”趋于实质性“丰满”的过程。究其原因,一方面,“残缺”对应作者创作,由文本的召唤性及作者的读者分身意识造成;另一方面,“丰满”针对读者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沪剧《早春》到甬剧《柔石桥》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评论》2023年 第3期 70-72页
作者:吴佳斯上海越剧院 
2020年,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暨纪念“左联五烈士”牺牲90周年,以及纪念文慧沪剧团成立10周年,上海文慧沪剧团排演了原创剧目《早春》,我担纲导演;2022年,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纪念柔石诞辰120周年,以及宁波甬剧团成立70周年,编剧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物塑造的形象之“定”与情感之“变”--《十五贯·判斩》表演分析
收藏 引用
《剧影月报》2022年 第3期 39-40页
作者:陈超昆山当代昆剧院 
昆曲剧目《十五贯》原见于明末冯梦龙编纂的《醒世恒言》,清代剧作家朱素臣将其改变为传奇剧目《双熊梦》。1956年,浙江昆剧团将其改编为昆剧《十五贯》,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铸就了新中国昆剧振兴史上的一段辉煌。经由后代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