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保险合同"
6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保险合同法律性质分析
收藏 引用
《比较法研究》2007年 第2期21卷 135-142页
作者:孙积禄中国外交学院国际法系 
保险是转嫁风险的工具,当事人通过保险合同来设计、安排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目的,正是无数个保险合同,构筑了形形色色的保险市场。那么,保险合同有无共性?其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完全不是逻辑问题,而是价值判断问题,直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保险合同权利结构与保险利益归附之主体——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改草案送审稿)》第12条、33条、53条之规定
收藏 引用
《当代法学》2006年 第4期20卷 69-77页
作者:高宇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保险利益是保险法的灵魂,也是保险法的独特范畴,其所应归附的主体如何影响着保险利益法律规则设计的合理性及其防止道德危险功能的发挥。而保险合同的权利结构决定着保险利益所须归附的主体,所以在设计保险利益主体规则时,必须明了保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保险合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发展及影响分析
收藏 引用
《财会通讯(上)》2009年 第6期 124-125页
作者:樊川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已被超过100个国家所接受,全球会计准则的趋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保险合同会计的规范以保险合同会计准则项目的形式分两阶段实施。该项目的目的是规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保险合同的可读性设计
收藏 引用
保险研究》2004年 第10期 51-53页
作者:孙蔓莉 陈晋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100034 
中国保监会于日前出台了《推进人身保险条款通俗化工作指导意见》(保监发[2004]3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次以部门规章形式制订的、以规范合同语言可读性为目的的规范性文件.将对切实保障人身保险消费者权益、促进保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保险合同无因管理问题探究
收藏 引用
《企业经济》2005年 第8期24卷 110-111,93页
作者:徐茜河海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210024 
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有保险利益,保险合同才生效,这样一来就排除了无因管理在保险合同中的适用。作为一项旨在弘扬人类互助精神的制度设计,无因管理如果被排除在作为民商法一部分的保险法之外,实在有失公允。无因管理在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涉自贸区保险合同纠纷司法管辖权规则探析
收藏 引用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3期16卷 20-27页
作者:冯张美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中国(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各类保险机构将陆续进入自贸区发展业务,在区内外销售保险产品或提供相应服务。自贸区的特殊定位将导致各种保险纠纷呈现新特点。文章基于对涉自贸区保险合同纠纷类型的分析,探究可能产生的管辖权冲突,依据地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保险合同公平性研究
收藏 引用
《金融纵横》2014年 第2期 75-79页
作者:聂勇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保险合同作为最大诚信合同,必须坚守"公平性"法律属性,坚持"公平性"价值取向。本文基于机动车辆保险诉讼案件的分析,从《保险法》法律适用的视角,剖析保险合同公平性的司法现状,考察保险合同公平性的司法实践,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保险合同合理期待原则的认识和思考
收藏 引用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6期34卷 122-126页
作者:周美华集美大学法学院 
美国通过判例法方式在保险法体系中确立了合理期待原则,有效地限制了保险人的优势地位,平衡了保险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我国保险法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合理期待原则,但司法实践中已出现大量的判例。文章从相关典型案例入手,分析我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伪造风险损失欺诈博弈与最优保险合同设计
收藏 引用
《运筹与管理》2003年 第4期12卷 10-15页
作者:刘喜华 丁加林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深圳518029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和机制设计的有关理论,建立了伪造风险损失欺诈博弈模型,研究了伪造风险损失欺诈博弈问题的纳什均衡及其保险双方的最优博弈策略。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使保险人的期望利润为零的保险定价公式,讨论了基于保险双方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国保险合同法中弃权和禁止抗辩的解释
收藏 引用
《法律方法》2013年 第1期19卷 407-416页
作者:李秀芬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 
美国保险合同法中的弃权和禁止抗辩,总体上是为防止保险人滥用其优势地位损害投保人利益的制度设计。弃权是对一种已知权利的自愿放弃,包括明示弃权和默示弃权。禁止抗辩包括衡平禁止抗辩、允诺禁止抗辩、司法禁止抗辩及其他相关原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