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信息设计"
401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信息设计中图形语言的视觉化传达与解析
收藏 引用
《美术学报》2011年 第6期 20-23页
作者:姬莹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本文将从多学科、多角度来探讨信息图形传达的潜在需求,整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知识模块,建构新的信息图形传达方式与教学体系。通过对学生信息图形设计的实践作业分析,探讨信息图形语言表达要从艺术与传播两个角度对设计本身进行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信息设计中的“红线”——视觉传达设计中大容量信息的检索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3年 第6期 45-47页
作者:张丽群中国美术学院 
今天的设计大多采用系列化模式,不再是手工业时代的单独产品。信息化时代,信息量越来越大,盲目的寻找和使用信息,会让信息无法发挥原有的价值甚至成为垃圾,"红线"概念存在于信息设计中的各个领域,是一种科学的视觉设计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信息设计的实践流程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21年 第22期34卷 244-246页
作者:王婉蓉 王婉婷 傅凯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上海201620 
信息是物质有序存在的一种形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需求之一。信息时代的典型特征就是数据爆炸、信息冗余。为应对新时期的信息挑战与信息需求,信息设计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在与诸领域融合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逐步发展。信息设计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信息设计视野下的公共空间导视系统设计--以浙江工业大学1-A区块导视系统为例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20年 第5期 187-188页
作者:汪哲皞 刘欣慧浙江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导视系统是组成公共空间功能的重要部分,是连结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的信息系统。文章从信息设计的视角入手,对导视系统中信息的空间分布、信息界面的表达以及信息传达的效率等方面做了分析与梳理,并结合设计项目的实践,论述建构、设计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信息设计时代下中国设计教育绎思——访谈广州美术学院尹定邦教授
收藏 引用
设计艺术研究》2018年 第4期8卷 1-5页
作者:袁晓芳 张萌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随着历史的推移,百年前诞生的世界设计也随着时间不断衍变。信息设计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国情,中国信息设计远远落后于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间“公共性”的可视化调适——论互联网语境下公共空间信息设计的价值理性
收藏 引用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6期28卷 92-97页
作者:廖宏勇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广州510006 
设计范畴的"公共性"并非一个时髦概念,而是一种包含价值理性的观念和策略路径。其中蕴含的意义,足以为我们的设计活动提供一个审视当代问题的有效视野。信息可视化对空间"公共性"的调适起着积极作用。在空间形式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文化转译的地图信息设计探索
收藏 引用
《图学学报》2018年 第4期39卷 629-634页
作者:李志榕 姜紫微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 
分析浙江文化,提出基于文化转译的浙江地图信息设计方法,用以保护和传承浙江地域文化,丰富浙江地区的地图信息种类。从器物层、组织层、精神层3个方面对浙江地域文化进行分析与归纳,甄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作为设计目标,运用语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新媒体艺术背景下的信息设计变革——以动态标志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4年 第1期 81-83页
作者:黄自福 张春妮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随着新媒体艺术时代的到来,艺术的表现途径和形式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一些设计师开始尝试打破固定的观念和技术,改变信息设计中图形的呈现形式和呈现手段,而动态标志就是这些尝试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分支。文章通过分析新媒体艺术影响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信息视觉化--信息设计
收藏 引用
《美苑》2010年 第2期 60-61页
作者:中外视觉传达设计风格走向研究课题组 谢青 
如今在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讯息无不竭尽所能地要我们去注视、去倾听、去回应。然而,其中的某些讯息,远比其他的更为重要。毫无疑问,现代社会对信息设计的需求极为迫切,所有的数据都需要进行信息设计,它们被整理和编写发布出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感知价值为核心的包装产品信息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包装工程》2014年 第14期35卷 119-123页
作者:彭辉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450000 
目的以感知价值为核心针对包装产品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包装形式的有效性、结构的独特性,探讨产品信息设计方法,以增加消费者的感知利得,避免感知利失以达到两者的平衡。结论尝试在设计初始即强调顾客的需求和感受,避免盲目设计所产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