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假说"
5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假说与失语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 第5期 19-20页
作者:夏中义 
一个名字,美国学者的名字,近年被大陆一群学子炒得火热.他便是以“后现代”著称的文化理论家弗·杰姆逊.我曾担心,杰姆逊的文字是否也像他的中国追随者那般焦灼,近乎急就章?然而,找来一读,印象不错,除有创意外,他还有一个理论家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新理论推动免疫学的发展——介绍和讨论一些正在流行和有创意的免疫学假说
收藏 引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年 第1期25卷 27-30页
作者:周光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200025 
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循环和深化的过程。其中,新理论的提出,代表了对已有认识的系统归纳和对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有助揭示事物的本质,最终把学科推向前进。[第一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西审美文化发生异途之假说
收藏 引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6期20卷 87-90页
作者:陈炎 
近几年来,中西美学的比较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少学者将精力投注在中国与西方这两条源远流长而又各具特色的美学思潮之中,并发现了许多等值而又异趣的内容,例如,中国人在审美和艺术活动中具有品味性强、直观性差,写意性强、写实性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正说·戏说·假说·胡说——论历史剧的四种言说方式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07年 第9期 17-18页
作者:陈吉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博士 
在影视艺术的天地中,历史题材始终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同时也是一棵备受青睐的摇钱树。据悉,1999年中国历史剧占全年电视剧总产量的10.7%,2000年上升为21.6%,2001年则高达24.8%。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假说检验和科学方法(英文)
收藏 引用
《动物学报》2008年 第2期54卷 383-386页
作者:Jerry O.WOLFF Charles J.KREBS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St.Cloud State UniversitySt.CloudMN 56301USA Department of Zoology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VancouverB.C.V6T 1Z4Canada 
本文的意图是让研究者审视研究方法,并在研究设计中充分使用假说检验,并在选择模式物种时充分理解其自然史。我们的总前提是,按照"强推论"(指假定拒绝某一假说而不是支持某一偏爱假说)的逻辑,科学能够进展得更快、更可观、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险投资家人力资本异质性假说
收藏 引用
《武汉金融》2007年 第3期 28-29页
作者:李宝权 李宝伟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人力资源部北京100032 南开大学经济系天津300071 
本文评析了国内风险投资理论两大思路的缺陷,提出并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家人力资本异质性假说。该假说能够解释本土风险投资行业的萎缩问题和风险投资行业的业绩差异之谜,为政策设计提供新的视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纳米油气的结构化聚集成藏假说
收藏 引用
《特种油气藏》2017年 第1期24卷 6-10页
作者:罗群 冯桂莲 张晨 赵岩 张建楠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甘肃酒泉735019 
提出了纳米油气结构化聚集成藏假说及其验证的工作方案。试图自行设计一套模拟-观察实验装置,通过模拟纳米油气在地下温压条件下的赋存状态和结构特征,来验证和修正所提出的假设,并运用纳米科技的基本原理,对模拟实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诸功能假说的生成与误区--现代西方艺术观念再反思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 第2期19卷 134-139页
作者:陈新儒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州350007 
如今关于艺术功能的诸种主流观点,都可以从18世纪西方美学中艺术的现代观念生成语境中找到线索。从社会和个人这两个不同角度,艺术的核心功能被概括为审美和情感。但这些围绕审美和情感而提出的艺术诸功能学说往往具有观念先行的假说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徘徊于高雅与惊奇之间——魔术表演者与观众、魔术效果间的距离关系假说初探
收藏 引用
《杂技与魔术》2018年 第1期 63-64页
作者:魏宇韬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作为任何一种(艺术的)表演形式,它本身的固有属性(类属性或艺术个性)与大艺术属性(艺术共性)之间都或多或少会存在着矛盾,有时这种矛盾会难以调和。作为艺术家(表演者或创作者)经常会面临着棘手的取舍问题。同样,魔术表演中,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思想——对“错误的假说谁要说”的反思
收藏 引用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6年 第1期 42-44页
作者:苏善根浙江省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 
一、问题的缘起笔者所教授的504班是这届五年级中最活跃的班级,学生不但思想活跃而且富有创意,每次发言都会有很多的精彩。因此,在教学《昼夜交替现象》这一课前,笔者很担心讨论阶段这个班学生说出的“昼夜交替的假说”太多,耽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