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偶人"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偶人·人偶·人偶同台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97年 第3期 153-155页
作者:丁言昭 
偶人·人偶·人偶同台陈世雄《木偶艺术论纲》(载《文艺研究》1995年第3期)的发表,可以说是近年来木偶理论研究中一件可喜的事。陈文共分四节,现就其第四节《戏剧的第三种模式——人偶结合与人偶同台》谈点相左的看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好戏还需细雕琢──首都专家座谈昆剧《偶人记》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6年 第9期 10-14页
好戏还需细雕琢──首都专家座谈昆剧《偶人记》盛夏时节,北方昆曲剧院在中国儿童剧场连续5场推出了运作达两年之久的新编古装昆剧《偶人记》。新颖的题材,丰富的主题,灵活的演出方式,特别是对昆剧艺术本身的界定方面观念性的突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写《偶人记》三愿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6年 第10期 24-25页
作者:陈健秋 
我虽是个专职话剧编剧,出于专业本能,平时想得最多、看得最多、关注最多的当然是话剧;而做为业余爱好,却是戏曲。戏曲中又偏爱老戏。老戏中又以我能哼上几句的熟稔的剧目为甚。这中间,故事已经失去悬念。欣赏的只是演员的才情技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浪漫主义的复旧──析昆曲《偶人记》的文学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6年 第9期 15-16页
作者:章诒和 
浪漫主义的复旧──析昆曲《偶人记》的文学意义章诒和96盛夏,北方昆曲剧院极隆重地推出了由陈健秋先生创作,经曹其敬女士导演的《偶人记》。有幸欣赏了它的首场演出,观后的欣喜与激动,已不仅仅在于它是一出好戏,而是因为它让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昆剧《偶人记》的音乐特色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7年 第1期18卷 56-57页
作者:刘海鸥 
浅谈昆剧《偶人记》的音乐特色刘海鸥昆剧《偶人记》讲述的是仙人、偶人之间的一段感情生活。该剧的曲作者——昆曲名家樊步义先生大胆创新,闯出了一条中西结合之路。仙女紫霞降临人间,在一次观看木偶戏《牡丹亭·玩真》一折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泉州傀儡艺术概述》序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1996年 第5期 3-4页
作者:刘厚生中国戏剧家协会 副主席 
《泉州傀儡艺术概述》的作者黄少龙同志向我索序,我将全书略读一遍后,欣然应命,并引以为荣。 我从50年代起,就对中国的木偶(傀儡)戏、皮影戏有所接触,看了不少精彩演出,认识了一些著名艺术家,我深深感到,这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贵州省仡佬族的祭神与演神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 第2期12卷 119-125页
作者:广田律子 王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戴上假面,人就变成了神。那是一个愤怒的眼睛挖空的将军假面。他率领着成千上万的士兵,不停地放箭,并且还“哎——、呀——”地挥动着武器,驱散恶魔。人们屏着呼吸观看这假面剧,他们的眼光期待着神将获胜,为自已祓除灾祸。 中国的老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桥寻梦——记一次有意义的戏曲活动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1996年 第5期 6-7页
作者:余青峰 
不知是一时半刻的冲动,还是积蓄已久的力量,上海戏剧学院有一批年轻人选择了戏曲作为日常生活最丰厚的享受,甚至要将戏曲作为未来人生路上的“伴侣”。 我们于1994年5月4日成立了“青年戏曲社”。名之“青年”,意为戏曲和青年之间铺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皮影
收藏 引用
《上海工艺美术》1998年 第4期 16-17页
作者:庄正重 
皮影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被称为电影的开山祖。 中国的皮影戏,始于北宋,宋人高承的《事物纪原》、张来的《明道杂志》都载有皮影戏的内容。宋代百戏中有“绘革社”,这是皮影戏组织的开始。《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藏族奇特的曲艺表演形式──百汪曲种
收藏 引用
《西藏艺术研究》1998年 第3期 23-30页
作者:马成富中国曲艺家协会四川省马尔康阿坝州群艺馆624000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