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傩舞"
158 条 记 录,以下是151-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建立中国面具博物馆的评估——张家界建立中国土家族面具博物馆的可行性调查
收藏 引用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 第4期22卷 106-110页
作者:庹修明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0 
是中国古代驱鬼逐疫的宗教仪式 ,滥觞于史前 ,盛行于商周 ,历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延续至今已数千年。戏是文化的载体 ,面具是戏艺术的重要特征。戏誉称为“中国戏剧文化的活化石” ,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学科的学术价值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萍乡学院文化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萍乡学院学报》2015年 第5期32卷 12-16页
作者:范春金 王淼华萍乡学院江西萍乡337000 
萍乡学院文化研究内容涉及艺术、建筑、历史、民间文化、旅游、管理与体育等多个学科领域,呈现出以学报为文化研究与交流的学术平台;起步晚、发展快;研究内容丰富、视野宽广;以课题与项目的形式研究为主等研究特点,并取得了一批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人文习俗视角探究川东汉族民间《翻山铰子》的流变因素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22年 第9期 65-67页
作者:钟荣荣 刘婉婷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 
“翻山铰子”是川东地区的传统蹈,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及文化内涵。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巴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和文化习俗,是研究巴文化和中国民间蹈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记录“翻山铰子”的文字记录和相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兰陵王入阵曲》与原始乐
收藏 引用
《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 第1期22卷 48-50页
作者:赵爱芳 吴晓玲 刘聪颖邯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河北邯郸056005 邯郸学院中文系河北邯郸056005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兰陵王可谓"战神"。《兰陵王入阵曲》成就了兰陵王的英名,它在民间广泛传唱。隋朝时期,被正式列入宫廷曲。唐朝时期盛行,又称《代面》、《大面》。此是带有简单情节的男子独,称之健,后来一度被唐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保山香童戏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 第2期23卷 F0002-F0002页
作者:倪开升 
香童戏属于戏,民间称“跳神”,经过傩舞的演变形成于明末清初,保山市隆阳区为主要流布区,至今仍有演唱活动。科仪和剧目是其表演的两大版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西加印广告邮资片
收藏 引用
《上海集邮》1999年 第9期 45-45页
作者:王洪新 傅咏峰 
江西揽收加印广告玫瑰图邮资片(以下简称玫瑰片)的半成品——带代号“14”的玫瑰片,自1998年8月运抵江西后,没有1张流向市场。印刷全张为20张(4×5),单张总数约200万。其中100万张由江西省邮资票品局加印成4套江西地方题材片,分别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傩舞艺术在音乐中的表演分析
收藏 引用
《北方音乐》2016年 第9期36卷 65-65页
作者:赵彤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作为一种请神逐鬼、驱疫免灾的文化现象,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巫文化的一种,源于远古先民的原始自然崇拜和多神意识,是古代人的一种特殊仪式,傩舞便是这个仪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傩舞历史悠久,流传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是我国影响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行头
收藏 引用
《剧影月报》2006年 第3期 82-82页
作者:方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