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元代文人"
5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元代文人与歌妓交往述论——以夏庭芝《青楼集》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北京社会科学》2017年 第2期 40-53页
作者:陈琳琳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100871 
夏庭芝的《青楼集》记载了元代文人与歌妓的大量交往事迹,为探讨元代文人与歌妓的交流互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青楼集》可知,在元代,无论名公显宦还是浪子文人,都与歌妓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既带动了元曲多样化艺术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代文人在杂剧兴衰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 第2期 128-133页
作者:杜桂萍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编辑部 
元代文人在杂剧兴衰中的作用杜桂萍元杂剧生成于一个立国不到百年的封建王朝里,其骤起的繁荣和遽然的衰微都显得那样的急促、迷离,在当时及稍后即引起了文学史家的关注。明代戏剧理论家王骥德言:“北窍由天地开辟而来,不知越几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代文人之隐逸思想及其在元散曲创作中的表现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 第2期5卷 115-118页
作者:郝凤彩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元代由于民族歧视政策和选官制度的弊端,怀有济世理想的文人心灵受到伤害,产生了与前代文人不同的生命体验。隐逸思想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情绪。在元散曲中否定功名富贵、否定政治历史、颂歌隐逸山林、宣扬享受人生、超越生死大碍、探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代文人的“老年学”
收藏 引用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Z1期 36-41页
作者:刘明浩上海<学术月刊> 
最近,笔者有兴作了个统计,发现在元代知名度较高的八十六名经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之中,不到六十岁便天折的有廿一人,占24.42%;六十至六十九岁身亡的也是廿一人,占24.42%;而一直活到古稀年七十乃至七十以上的,却多达四十四人,占51.16...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代印人方介堪的文字学与篆书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24年 第6期 90-97页
作者:陈国敬不详 
元代以来,集古印谱的风尚、汉印审美观的建立以及早期篆印理论的出现,令篆刻发展逐渐走上文人化、艺术化的道路。出于对前朝印章求新尚奇的反对,以及对汉印古雅质朴的追求,元代文人愈发重视篆文的规范问题,精研《说文》,旁涉文,成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杂剧中的商贾形象与元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7年 第1期 97-117页
作者:张静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元朝商业繁荣发达,《元史·耶律楚材传》载:"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两,粟四十余万石。"而文宗天历之际天下总入商税额数,已达九十三万六千四百八十四锭,如以三十税一计之,全国市场总交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孙君良先生的画品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24年 第4期 30-33,F0003页
作者:杨延文不详 
以沈周、文徵明为首的吴派文人虽然身处城市之中,但在心灵深处仍然渴望追求自然,因此也就在审美趣味和技法运用上秉承了元代文人的林泉高致。这体现在苏州地区现存的不少历史名园上:沧浪亭、网师园……园林中的假山垒石、池水小潭作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皆归锦囊:元代斋室书画的艺文互动与物质呈现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3年 第5期 128-143页
作者:江秋萌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元代以斋室为主题的大量书画作品,囊括碑刻、篆书匾文、卷、轴在内多种形制,将它们从“书画”艺术品欣赏的层次,转置于元代文人社会原境之中,结合风行的诗卷文化,视其为社会艺文互动中的物质呈现,可重建元代斋室文化现象。将记、铭、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流派篆刻艺术价值再认识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4年 第4期 189-191页
作者:郁胜天泰州市姜堰高二适纪念馆 
明清流派白文印创作的探索以赵孟瓶、吾丘衍为代表的元代文人艺术家倡导白文宗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代美术的基本格局和审美取向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1年 第2期 41-48页
作者:杜哲森 
中华民族的历史,象是一条蜿蜒跌宕的大河,在它漫长的流程中,时而涓缓,时而局狭,时而奔腾直下,时而又逆转迂回……当遇上坎坷险阻,或是处在风云际会之时,即原有的社会格局被打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