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元末"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元末戏剧观念的自觉与杂剧题旨的多取向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1年 第1期42卷 1-9,29页
作者:张大新河南大学 
元末理学复兴,杂剧中心南移,持续繁盛的北曲杂剧融入江南文化圈,与风生水起的南曲戏文颉颃竞技,并以"南北合套"的交流互动方式融通合流。发轫于前期的"乐音与政通"的戏剧观念,在浓厚的儒学氛围和烂漫的都市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盛熙明看元末宫廷的多艺术倾向
收藏 引用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 第1期 18-28页
作者:洪再新 
盛熙明,西域人,善书法,通六国书。曾以所编《法书考》、《图画考》进呈顺帝,颇为朝野人士推重。深入考察其交游行迹,对重新看待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元末蒙古、色目人的华化大势适可提供一不同的视角,展示出北方宫廷艺术活动的真实画面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末文人雅集中的书法活动——以杨维桢为重点的考察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6年 第14期 74-81页
作者:顾工中华书画家杂志社 
雅集是综合性的艺术活动,书法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项目。本文以杨维桢为重点,讨论了元末文人雅集书法活动中四个主要方面的表现:一是雅集产生了许多诗文墨迹,二是雅集场所的匾额楹联,三是为雅集主人的书画藏品题跋,四是为雅集图、草堂图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世俗与清流——论元末文人雅集中的书画交游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6年 第8期 111-115页
作者:王进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元末文人雅集兴盛,以玉山雅集为代表的一系列文人雅集成为士人群体建构其个人礼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方式。士人之间的诗文唱和、观书读画、题跋赠序等活动,在雅集酬唱中完成学识、技艺以及情感的交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末的江南士人与社会
收藏 引用
《东南文化》1990年 第4期 1-6页
作者:郑克晟南开大学历史所 
有了人,才有了文化.反之,文化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和发展.因此,对人的研究应成为文化研究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物质文化研究领域还是精神文化研究领域.然而,人作为文化的创造主体,在某些文化学科中,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隐逸人格”对元末隐士书家之书法风格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6年 第4期 144-150页
作者:范功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书艺当随时代。代特殊的社会政治氛围以及士人身份对书法家的生活和心态均有重要的影响,这直接左右了书风的变异。"隐逸人格"作为中国传统隐逸文化中文人的突出心理特征,是形成大多数元末隐士书家书法风格的深层文化心理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四川理塘县麻通寺元末塔殿壁画调查简报
收藏 引用
《四川文物》2021年 第4期 14-29页
作者:卢素文(摄影) 吴莎(摄影) 李帅(绘图) 黄梦雨(绘图) 熊文彬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通过对四川省理塘县麻通寺小殿壁画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可知该寺疑由萨迦派大师达尼钦波桑布贝建于13世纪,现存小殿原为塔殿,其内壁画应绘于元末。题材主要为无量光佛西方净土、释迦牟尼佛与十六罗汉、六胜二庄严,以及药师七佛曼荼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末文人雅集中的绘画创作研究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0年 第8期 97-101页
作者:王进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时代的文化活动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每个时代的文化样式同样直接影响着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本期刊发王进《元末文人雅集中的绘画创作研究》,藉由元末以雅集为中心的绘画创作活动梳理。从当时的雅集文会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末的文人雅集与书法交流
收藏 引用
《书法》2014年 第1期 49-53页
作者:范功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期,隐逸文人的雅集活动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雅集中文人间的书法交流与探讨,加深了他们风格取向上的彼此认同,促进了这一时期书法创作的繁荣,其间的艺术表现则反映了书法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画家与赞助人(六)——元末苏州的一些赞助情况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04年 第3期 247-257页
作者:克劳黛雅.勃扰恩 石莉 陈传席 
究竟是什么在影响中国画的历史学家创造出可以与西方艺术史中同样标准的著作及相匹敌的成果,例如弗朗西斯·哈斯卡尔的《赞助人和画家》,或威特欧阿的《萨杜恩的诞生》①。其中一个可以接受的原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