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先锋作家"
60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1980年代先锋作家的叙述理论
收藏 引用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 第1期38卷 71-74页
作者:郭芳丽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重庆408100 
1980年代,先锋作家不仅进行了诸种形式创新与叙述实验,对叙述理论也多有涉及。先锋作家认为:叙述在小说中具有本体价值,叙述的不同方式对应着作家不同的艺术理念和生命体验;故事是作家个体生命与存在状态关系的外化形式;完成一部作品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先锋文学真的不需要思想性吗?——与作家残雪商榷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07年 第2期 23-25,47页
作者:王晓华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期起,中国先锋作家就打响了疏远主流意识形态的独立战争,走向自立和自治。这本是完全合法的行动,也显示出巨大的解放力量,但复杂的历史因缘却使行动者逐渐走上了另一极端——在90年代以后,他们不仅拒斥主流意识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日常生活令人惊骇的一面
收藏 引用
《快乐阅读》2023年 第9期 26-29页
作者:谢有顺 岑攀不详 
东西是真正的先锋作家,这是几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对东西做出的判断,今天看,他身上所具有的先锋性,在中国当代作家中仍然是独异的、罕见的。最近读了不少新出版的小说,深感小说作为一门叙事的艺术正日薄西山——小说越来越成了故事的代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饥饿的艺术家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1998年 第3期 26-31,35页
作者:朱必圣 
饥饿的艺术家朱必圣哦,病人们,你们笑吧,医生陪你们上了病床!———卡夫卡一、过客如果你是一个医生,那就有医治病人的责任;解除病人的痛苦不仅是医生的一份责任,更是他的良心。那作家呢?鲁迅这样说:“好像全世界的苦恼,萃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先锋性的萎缩与深度重建——兼谈北村《施洗的河》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 第5期 36-41页
作者:谢有顺 
先锋小说的分化小说进入90年代之后,一个事实已昭然若揭:作为群体的先锋派,内部出现了无可挽回的分化.也许,这个事实的发生,不仅在于当下的先锋作家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其原因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最初对先锋派的界定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先锋化”的乡村叙述——论王方晨近年来的乡土小说创作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2018年 第5期 142-149页
作者:杜昆 贺仲明信阳师范学院 暨南大学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王方晨一直在文学的道路上坚韧地跋涉,20多年来共创作了700余万字的作品,其中尤以乡土小说见长。王方晨在文学界的影响力与其创作实绩并不相符,这当然可能有多种原因,但王方晨的先锋化创作风格也许是重要因素之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后现代先锋小说的基本特征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 第1期 52-59页
作者:曹元勇华东师范大学 
无论中国后现代先锋小说的未来命运如何,孙甘露、格非、余华、苏童等后现代先锋小说家在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的小说写作已经构成了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文学景观之一、关于这批后现代先锋小说的艺术特征,人们经常指出诸如断裂、空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窄门”走向“宽阔”——余华创作转型的“历史美学”分析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08年 第8期 122-126页
作者:王嘉良浙江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个作家艺术生命力的生生不息,在于他创作热力的不断释放,在于他对自己业已形成的创作模式的不断突破与超越。余华,从1980年代引领新潮的“先锋作家”,到1990年代接连推出《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带有写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日常生活令人惊骇的一面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2021年 第4期 132-134,138页
作者:谢有顺 岑攀中山大学中文系 
东西是真正的先锋作家,这是几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对东西做出的判断,今天看,他身上所具有的先锋性,在中国当代作家中仍然是独异的、罕见的。最近读了不少新出版的小说,深感小说作为一门叙事的艺术正日薄西山——小说越来越成了故事的代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先锋文学的意义与限度——格非论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6年 第2期 21-25,6页
作者:刘涛中国艺术研究院 
格非在其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有变者,有不变者。变者是他试图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试图理解变化着的中国现实和中国人;不变者是他对先锋文学的坚持与固守。变者与不变者是理解格非创作的关键词。本文从格非小说呈现出三种样态来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