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先锋文学"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先锋小说”:文学语言的革命与撤退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2008年 第9期40卷 92-95页
作者:何锡章 鲁红霞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74 
陈国恩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提倡的"纯文学",是在反对政治干涉文学的背景中提出的;90年代以后,纯文学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批判对象而成为作家疏远民众生活的借口。何锡章等认为,"先锋文学"是通过隐性的语言革命来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
收藏 引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3期31卷 46-51页
作者:康艳辽宁大学学报编辑部辽宁沈阳11003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先锋作家,由于其特殊的成长经历和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使其所创作出的实验性的文本带有了某些后现代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对"宏大叙事"、"真实性"的反拨和萦绕于其间的后现代情绪。通过反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也评“先锋文学
收藏 引用
《南方论刊》2008年 第8期 93-94页
作者:陈诚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先锋文学的出现,不仅从整体上提升了中国文学之艺术形式与技巧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充当了颠覆时代共名之急先锋,使文学进入了崭新的无名时代,从而也掀起了新时期个性化写作的高潮。同时,过分形式化追求也导致了整个文本之文义脱节、晦涩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先锋文学对卡夫卡的审美观照
收藏 引用
《天中学刊》2007年 第1期22卷 73-77页
作者:韩小龙 程金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37 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20 
卡夫卡的文化哲学包括:认识论中的超验,价值论中的悖谬,方法论中的消解。中国先锋作家吸收利用了超验的思维模式,认同了悖谬的价值观,同时,运用消解的方法论化解了卡夫卡哲学中的超验存在与生命体验的矛盾。在超验中去体验,走形而上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先锋派理论》述评——兼论198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中的“艺术体制”与“先锋派”问题
收藏 引用
《文化与诗学》2013年 第2期 333-351页
作者:赵薇清华大学中文系 
比格尔阐释先锋派理论的独到之处在于将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功能分析相结合,提出了"艺术体制"的分析框架,使批判资产阶级艺术自律的关键从审美本身转移到了社会和意识形态的"体制化"层面上。比格尔对本雅明、布莱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98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起源与形态——兼议汪曾祺小说的文学史定位
收藏 引用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4期27卷 21-28页
作者:张晓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北京100025 
80年代中国先锋文学在当时文化语境中的初衷,是反对"文艺载道"等要求和标准。先锋派所体现出来的核心艺术精神应该是反抗和否定,而文学史对于"先锋"文学的界定则比较混乱。汪曾祺被"先锋"作家们尊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神实主义”或“现代现实主义”
收藏 引用
《教育艺术》2022年 第1期 63-64页
作者:李改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 
就小说而言,在纯文学领域内现实主义仍然是主流的创作手法,只是今天的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已经与1950~1980年代有了很大不同。当代文学在经历了"先锋文学"的洗礼之后,虽然形式实验的热潮已经退去,但当年的艺术革新在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月光下的“复眼蜻蜓”——评李浩《灶王传奇》兼及对先锋叙事的一种理解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2023年 第2期 113-120页
作者:董晓可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当下中国文学先锋叙事,同现代主义的叙述技法息息相关,但对其理解又不应拘囿于所谓“现代主义”概念化的偏狭之见中。事实上,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迅速崛起后,当文学朝现实主义进行“再发掘”式的回归,便形成了多重元素汇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种不同的文学话语——论通俗文学与“纯文学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90年 第2期 24-33,58页
作者:吴秉杰 
一通俗文学有时被称为“大众文学”,例如在日本。二、三十年代它有历史武士小说与有关家庭的伦理言情小说两类;战后又演变、发展成与“私小说”、“感觉派”相对的“社会派”小说,如森村诚一、松本清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与沉落
收藏 引用
《云南社会科学》1991年 第5期 73-82页
作者:薛永辉云南大学中文系 
本文回顾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七十年的进程,揭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三起三落的原因,并比较其中的异同。作者在分析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第三次崛起中出现的“先锋文学”时指出,对西方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特别是与文学关系最为密切的意识形态的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