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光解水制氢"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烷氧基菲咯啉设计合成及其氮磷杂配铜光敏剂的光解水制氢性能
收藏 引用
《无机化学学报》2018年 第2期34卷 270-276页
作者:吴庆安 陈浩 黄道臣 夏良敏 王肖璟 娄文雅 吴晓峰 罗书平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工业大学杭州310014 义乌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义乌322001 
以功能化氮配体为导向,以4,7-二苯基-1,10-菲咯啉为原料,经季铵化、氧化、卤化和醚化合成了一类新型的2,9-二烷氧基-4,7-二苯基-1,10-菲咯啉配体5a^5e。再以Xantphos为膦配体,通过原位配位方法合成一系列氮磷杂配铜光敏剂(Cu PS A^H),...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石墨烯“绝技”解决光解水制氢难题
收藏 引用
《乙醛醋酸化工》2017年 第9期 46-47页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罗毅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提出了首个光解水制氢储氢一体化的材料体系设计,该方案具有低成本、通用性、安全储氢的优点,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碳”背景下制氢技术前景展望
收藏 引用
《化工设计通讯》2024年 第2期50卷 134-136页
作者:李冰峰 李婉 张晓勤 贾荣 周再举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氢能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促进氢能产业高速高质量发展,推动氢能从传统工业原料向大规模能源应用转型,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于2022年联合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从国家层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光合作用
收藏 引用
《化学进展》2011年 第9期23卷 1841-1853页
作者:李晓慧 范同祥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 
人工光合作用是模拟自然界的光合作用过程,设计制备人工光催化体系,以达到高效吸收、转化和储存太阳能的目的。本文从自然界的光合作用过程出发,综述了国内外人工光合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基本原理、常用体系和能量转换效率等方面入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SnO_(2)/C_(3)N_(4)二维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性能
收藏 引用
《复合材料学报》2022年 第8期39卷 3852-3862页
作者:崔言娟 徐红赟 祝玉鑫 李雪 宋艳华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镇江212100 
可见光响应型二维复合半导体材料是光催化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构建稳定有效的异质结以促进界面电荷传输是二维复合材料研究的关键。将氮化碳纳米片(C_(3)N_(4))和SnO_(2)纳米片通过煅烧法设计合成面-面堆叠式2D-2D SnO_(2)/C_(3)N_(4)...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树枝状硅钛杂化纳米球负载金纳米颗粒催化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2年 第6期51卷 2231-2239页
作者:马慧 陶疆辉 王艳妮 黄亮珠 王亚斌 丁秀萍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省化学反应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延安716000 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西安710129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盐湖资源综合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8 
树枝状纳米球独特的三维中心辐射状孔道结构使其具有出色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客体物质可负载于多级孔道内,形成新型的载体/递送/反应平台。本研究设计构筑了一类具有高稳定性的多功能复合材料——树枝状硅钛杂化纳米球负载金纳米颗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硅钛杂化介孔球负载金纳米粒子及其催化性能调控
收藏 引用
《无机材料学报》2022年 第4期37卷 404-412页
作者:马慧 陶疆辉 王艳妮 韩玉 王亚斌 丁秀萍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省化学反应工程重点实验室延安716000 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西安710129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盐湖资源综合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8 
以能源开发(如光解水制氢)及环境保护(如有机物降解)应用为目标,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在设计、制备及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工作以具有特异形貌及结构的树枝状二氧化硅纳米球载体为基础,通过溶胶-凝胶法在其孔道引入二氧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寻膜法的力量 访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王拓
收藏 引用
《求贤》2023年 第9期 36-39页
作者:王懿霖 袁丽(摄影)不详 
REPORTER’S NOTES人物素描经过了一个暑期的沉淀,校园里又热闹起来。早晨8点刚过,记者来到了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这些设备都是我们自己设计建造的。”实验室内,一位老师一边指导学生,一边指着正在运行中的设备对记者说。这位老师名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制氢
收藏 引用
《能源与环境》2020年 第2期 70-70页
尽管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氢的实际应用尚需时日。除去成本因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氢气的收集和存储上的诸多技术瓶颈。近日,首个光解水制氢储氢一体化的材料体系设计成果发布。制氢的另一技术障碍在于催化剂的昂贵和低效。中国科学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