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mariner转座子在昆虫中广泛存在,转座时不需要宿主特异因子的作用,是昆虫种系转化的有力工具.以mariner转座酶的保守序列设计的简并引物从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基因组中扩增出7个序列有差异的片段,其中的1个片段能够翻译成为连续的氨基酸序列,另外6个片段中均含有终止子或移码突变.经同源性比对、序列特征分析,证实东亚飞蝗基因组中存在mariner类元件,但大部分都是无功能的假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东亚飞蝗基因组中的mariner类元件有可能属于新的mariner次级家族.
摘要:根据植物肌动蛋白(Actin)基因编码区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山茶属植物荔波连蕊茶幼嫩茎段为材料,提取总RNA,进行RT-PCR。采用RACE技术扩增获得1 631 bp的Actin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lActin1(GenBank登录号KF366912)。序列分析表明,ClActin1开放阅读框(ORF)为1 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90 bp,3’非编码区407 bp。预测的ClActin1蛋白分子量为41.69 kD,理论等电点为5.31,具有Actin超基因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和肌动蛋白家族特有的特征信号序列。ClActin1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它植物肌动蛋白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在82%以上,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在97%以上。与其它植物肌动蛋白比较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山茶肌动蛋白与茶树和杨树的肌动蛋白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荔波边蕊茶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稳定,表明ClActin1基因可作为内参基因。
摘要:通过对已知cry1类基因以及已发表的cry1Ab的序列进行分析 ,分别设计了引物P1、P2、P3和P4,首次从无晶体的芽胞杆菌AC 1 1中扩增到一个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crystalprotein ,ICP)cry1Ab类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与已知的cry1Ab1基因有 8个核苷酸不同 ,编码的蛋白有 7个氨基酸差异。此基因已登录GenBank ,并命名为新亚型基因cry1Ab1 6(Ac .NO .AF375 60 8)。Southern杂交结果进一步证实该基因存在于菌体的质粒上。将cry1Ab1 6基因克隆到Escherichiacoli表达载体pQE30上并转化E .coliM1 5。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 ,E .coliM1 5表达了 1 30kD的Cry1Ab1 6蛋白 ,但此蛋白不稳定 ,大部分降解成65kD的蛋白。将表达Cry1Ab1 6蛋白的大肠杆菌用涂布法对三龄小菜蛾 (Plutellaxylostella)毒力测定 ,其LC50 为 2 5 8.3mg L ;对其他夜蛾科害虫的生长发育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摘要:目的克隆当归Angelica sinensis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编码基因部分保守区序列,分析DXR基因在当归根、茎、叶中的特异性表达。方法根据已克隆的植物DXR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以当归叶片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DXR片段并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菌株Escherichia coli DH5α,阳性克隆经PCR检测后测序。运用RT-qPCR方法,以当归肌动蛋白基因Actin为内参基因,检测DXR在当归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得到一段564 bp的DXR基因序列,并在GenBank注册(登录号:KJ000259)。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编码187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注册的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等6个物种的DXR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80%以上;DXR在叶中表达量最高,相对表达量分别是茎和根组织中的2.5倍和3.2倍(P<0.01)。结论本研究首次从当归中克隆出了DXR部分保守区序列,并揭示了DXR在不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为有效利用该基因奠定前期工作基础。
摘要:目的克隆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HMGR1的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山茱萸转录组数据中unigenec100572_g1序列为参考,在其开放阅读框两端设计特异引物,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扩增、连接pTOPO-T载体克隆并测序,获得CoHMGR1基因的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oHMGR1基因长2116 bp,含长度为133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45个氨基酸,为疏水性蛋白。多序列比对和亲缘关系分析显示,CoHMGR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喜树的序列相似性较高,达79.56%。结论首次对山茱萸叶片和果实进行比较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成功克隆并分析了CoHMGR1基因,为进一步研究CoHMGR1蛋白的功能及山茱萸萜类合成途径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摘要:在水稻基因组序列中发现类似MYC序列的同源序列,并设计引物成功克隆了一个水稻OsMYC基因(GenBank登录号:AY398581 ),并对其进行了分子结构分析。OsMYC基因具有典型的DNA结合结构域: 碱性区域 /螺旋 环 螺旋(bHLH)基序,与其他MYC类似基因的蛋白序列比对结果表明,OsMYC基因与AtMYC2、MYC7E和PG1等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是 78%、48%、46%,而在bHLH区的一致性分别为 95%、84%、77%,N端保守区的一致性分别为 81%、54%、52%;位于bHLH区域内的核定位信号区则完全一致;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AtMYC2、MYC7E和PG1等位于同一亚类。此外,该基因主要在营养器官中表达,茎秆中表达最强,根和叶片中较弱,并且能被外源ABA或Fe3 +所诱导,这与AtMYC2、MYC7E基因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该基因是水稻MYC转录因子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摘要:在先前的研究中通过抑制缩减杂交获得了一个在巴西橡胶树胶乳中特异表达的片段(HbSSH10),该片段含有“RINGfinger”或“C3HC4”保守序列。根据HbSSH10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并通过3'-RACE和5'-RACE的方法,获得了一个全长的cDNA(HbRZF)。该cDNA含有589个核苷酸,含有完整的阅读框架,编码156个氨基酸。从它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RINGfinger”或“C3HC4”保守区(氨基酸100 ̄144)。该氨基酸序列与Poncirustrifoliata、Arabidopsisthaliana和Thellungiellahalophila的环锌指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48%、52%和50%。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HbRZF在胶乳中大量表达,在叶片中微量表达,而在根和花中几乎没有表达。茉莉酸处理可以诱导胶乳中HbRZF的表达,而乙烯对胶乳中HbRZF的表达基本上没有影响。
摘要:野生蕉是香蕉遗传改良的天然基因库。为了分离野生蕉中的抗病基因类似序列,根据核苷酸结合位点(nucleotide binding site,NBS)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域设计简并性引物,以经过鉴定的抗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野生蕉(Musa acuminata)叶片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经过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获得了6个500 bp左右的RGAs片段。其中有2个RGA(WNB1和WNB2)具有NB-ARC保守结构域特征,并且WNB1具有连续的ORF。其余4个RGAs(WST1、WST2、WST3和WST4)均具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域特征,且WST3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水稻抗叶斑病基因Xa21同源性很高。用半定量PCR分析枯萎病菌诱导后野生蕉叶片中RGAs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WNB1和WST3受枯萎病菌诱导后表达量增强,这表明WNB1和WST3的表达可能与香蕉枯萎病抗性相关。
摘要:从奶牛的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参照GenBank已有序列,通过Prim er5.0和Vector 7.0辅助设计一对引物,克隆了牛乳腺核基质附着区(BMR s)。利用生物学软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后,TA克隆于pMD 18-T vector上。上下游引物5′端分别引入Kpn2Ⅰ和XhoⅠ酶切位点,将所得的BMR s克隆到pEGFP-C1的报告基因下游,构建成表达载体pBE,脂质体法转染牛耳成纤维细胞。以转染pEGFP-C1的牛耳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发现所克隆的BMR s功能明显,在消除位置效应、增强报告基因表达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摘要:目的克隆鱼腥草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1(DXS1)基因并分析其表达差异。方法根据已经获得的鱼腥草DXS1转录本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获得DXS1基因cDNA序列并对DXS1蛋白进行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预测分析,并预测了该蛋白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DXS1基因在鱼腥草的地下茎、地上茎、叶、花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的DXS1基因长为2 172 bp,编码72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DXS1蛋白不含跨膜区,不含信号肽,具有定位肽。DXS1基因在鱼腥草的花中表达丰度最高,其次是叶片,再次是地下茎,地上茎中表达量最低。结论首次从鱼腥草中克隆了DXS1基因,为进一步阐明该基因在鱼腥草萜类化合物代谢途径中的重要作用奠定基础。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