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八仙"
6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齐白石布绘本八仙图双条幅考证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7年 第8期 105-110页
作者:颜新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本期三篇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个案研究,展示了各位作者以史带论的维度和以小见大的洞见之处。《齐白石布绘本八仙图双条幅考证》一文作者根据新发现的齐白石早期作品,在注重史料和地域民俗调研的过程中,勾连画家生平和风格分析,考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014年“北京舞蹈双周”述评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4年 第9期 82-88页
作者:欧建平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第三届“舞蹈双周”综述2014年7月13至25日,由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广东现代舞团和香港城市当代舞团联合主办、第三届“北京舞蹈双周”刚刚落下帷幕,其三个板块的形式虽然相同,但内容却更加丰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永春福兴堂“八仙骑兽”看近代闽南民居石雕装饰
收藏 引用
《装饰》2018年 第10期 142-143页
作者:张晓慧厦门华厦学院 
与其他地域建筑不同,闽南民居广泛运用石材石雕,在建筑的墙面、梁柱和门窗等部位支撑且加以雕饰,题材内容寓意吉祥。本文以保存完好且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泉州永春福兴堂为例,选取其正厅左右柱一对"八仙骑兽"石雕联进行剖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八仙的组合及其文化内涵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05年 第1期 31-38页
作者:尹蓉南昌大学中文系 
八仙是人们熟悉的一组道教神,他们的形成与宋金社火表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全真教的推崇则是把八仙联系在一起的宗教基础。八仙的组合体现了华夏民族"中和"的审美理想模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七福神与八仙关系考辨
收藏 引用
《装饰》2014年 第8期 121-122页
作者:喻晓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本文主要对七福神与八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七福神的发展演变和祭祀的考察,以及对其与八仙的异同之处的辨析和讨论,得出结论:七福神的形成有自己的发展线索,不是受八仙的影响才产生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八仙”信仰溯源及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美术》2023年 第1期 44-49页
作者:田源(文/图)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民艺研究所 
八仙是源于我国古代神信仰的一组道教人群体的总称。有关八仙人物及其传说故事的民间传说和记载由来已久,自汉代始历经宋、元、明等几个朝代的创造发展和传播,八仙成员于明代中期定型并可谓家喻户晓,而“八仙”人物形象及其法器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间装饰艺术中的“吉祥”与“暗八仙”——兼论传统吉祥文化中的佛道互补
收藏 引用
《兰台世界(上旬)》2012年 第7期 60-61页
作者:陈又林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中华吉祥文化是东方文化中一处独特景观,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从吉祥文化来看,大多数吉祥图案的产生都可以从儒佛道三家寻到思想依据,且许多吉祥图案本身也体现出儒道互补、庄禅相通、儒佛道相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八仙中的何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04年 第1期 48-55页
作者:尹蓉中山大学中文系 
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何姑加入八仙,不仅和全真教的发展有关,更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蓬勃兴起有关。戏曲对何姑在八仙中地位的巩固以及故事的流传,起了关键作用。何姑给八仙增添了不少的世俗色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速写太和墨海“八仙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6年 第12期 92-107页
作者:王亚洲 
  引子  皖西北有个太和县,太和县有个广告语:"北京有个太和殿,安徽有个太和县".  太和县的工农业欠发达,只是因近年来形成了全国数一数二的医药市场,腰缠万贯的客商蜂涌而来,于是太和县的经济活了,太和县的私家车以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杂剧中的八仙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3年 第3期19卷 33-37页
作者:尹蓉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唐宋笔记小说中的八仙原型为巫,元剧中的八仙和唐宋笔记中的八仙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八仙度脱剧里巫的痕迹随处可见,这和八仙剧的演出场合密切相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