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正在载入数据...
检索条件"主题词=八旗制度"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清宫画家唐岱生平考
收藏 引用
《艺术工作》2016年 第3期 63-67页
作者:高树标 
从康熙至乾隆年间(1661年—1795年),历经三朝盛世,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史上称为"康乾盛世"。在这样的背景下,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达到了清代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从而形成了北京和扬州,一南一北两个艺术与文化的中心。清皇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八旗诗歌的主要风格及形成原因
收藏 引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 第5期19卷 61-64页
作者:张佳生 
八旗诗坛从顺治朝崛起,于康熙朝兴盛,至乾隆朝而繁荣,在清代诗坛上以雄富的才力和卓荦的气概自成一队,既显名于当时,又影响于后世,成为中国诗坛上一支不可取代的生力军。八旗诗歌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并对丰富和繁荣清代诗坛做出贡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八旗文学之分期
收藏 引用
《满族研究》1996年 第2期 42-55页
作者:张佳生 
八旗文学之分期张佳生“八旗文学”是指八旗制度产生直至解体这一时期由人创作的文学。在研究满族文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处于八旗制度之中的八旗汉军和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处于同一生活环境之中,尽管他们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命后期八旗主考析
收藏 引用
《史学集刊》1997年 第2期 25-30页
作者:杜家骥南开大学历史所 
天命七年(1622年)三月,清太祖努尔哈赤设计了身后实行"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方案."和硕贝勒",有时泛指八旗的和硕贝勒,有时也可理解为是个和硕贝勒.由于主也称和硕贝勒(和硕贝勒不一定都是主),所以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满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特色
收藏 引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6期23卷 77-82页
作者:张佳生 
满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与满族的形成发展是同步进行的。不过一个民族的发展情况,能大致反映和表现在文化的发展上,所以民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并且能够表现出这个民族的某些基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都统衡永之印”与“八旗各营职任官员额设数目表”
收藏 引用
《满族研究》2013年 第3期 16-24页
作者:王希群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100010 
八旗制度是清朝一个最根本的社会制度。"都统衡永之印"是清代八旗制度的一个重要实物证据,《八旗各营职任官员额设数目表》是反映民国北洋政府期间京畿地区八旗各营职任官员额设数目设置的重要依据和民国期间清代八旗制度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禁戏法令看清代北京戏曲发展与人社会文化的构建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2014年 第1期 58-61页
作者:刘尧晔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所 
正如《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作者张次溪在自序中所云:“戏剧一道,有清一代为最盛。盖清室来自漠野,目所睹者皆杀伐之事,耳所闻者皆杀伐之声,一聆夫和平雅唱、咏叹淫佚之音,宜乎耽之、悦之。上以此导,下以此应。于是江南各地梨园子弟相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老舍创作个性中的满族素质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 第4期 283-287页
作者:关纪新 
说著名作家老舍是一位满族人,恐怕不会引出什么歧议。有关他的著述,差不多都要从他的出身一清代末年北京的穷苦兵家庭讲起。据此,一些从事民族文学创作或者民族文学研究的同志,便很自然地把老舍看成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骄傲。可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立皇宫遗址博物馆独特的陈列体系
收藏 引用
《中国博物馆》1998年 第2期 64-67页
作者:支运亭沈阳故宫博物馆 
皇宫遗址性博物馆,由于它特殊的历史地位与艺术价值而有别于其它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现今各国皇宫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情况各有所不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对满族头饰装饰纹样的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15年 第2期 87-页
作者:柴磊山西师范大学 
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别是满族妇女头饰是满族文化中一种独特景观,满族头饰装饰纹样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品种繁多,在传统头饰中,体现精、雅、艳、贵的整体艺术风格,有雍容华贵,落落大方,典雅之美。身为满族后裔,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