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六七十年代"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社会主义新传统”中的艺术与政治——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广东美术创作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开放时代》2007年 第3期 38-53页
作者: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510275 
本文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东部分美术家的成长与创作历程为案例,分析了“社会主义新传统”中的美术与政治、文化的复杂关系。社会意识的高度统一是当时的时代特色,在保持社会意识高度统一的同时,广东的部分美术家展现了自己的艺术创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六七十年代朝鲜电影歌曲对中国民众音乐审美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民族音乐》2013年 第6期 10-12页
作者:于洁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说过“音乐是一门无国界的艺术。”音乐用歌声传承民族文化,用演唱宣叙人物情绪,美妙婉转,跨越时空,汇成了民族历史的音乐长河。在我们一代又一代历史的变迁中,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从未间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个性与共性——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艺术主流对当代数码艺术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4年 第5期 30-31页
作者:柯力嘉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全球进入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现代时期,出现了与古典艺术面貌不同的现代艺术。艺术作品不再以写实为主,而是在于体现艺术家个性化的观念和形式语言。二战后,各国进入自我修复时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代的艺术抒写——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的德化“红瓷”雕塑艺术
收藏 引用
《东方收藏》2019年 第10期 23-27页
作者:郑金勤不详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在着手经济恢复的同时,德化县充分利用陶瓷历史悠久、当地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组织扶持瓷业的生产发展,使长满蒿草的荒窑重新冒烟。1951年,全县仅有两家国营瓷厂,分别是利民瓷厂和劳改瓷厂。1956年,出现了国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后现代性写作的特征
收藏 引用
《学术界》2005年 第6期 278-280页
作者:彭卫红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的一种文化哲学思潮,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对整个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标榜的有关非中心化、解构、多元化、碎片化的思想文化主张深刻影响了当代西方的艺术观念,对当代西方的文学艺术创作更是有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歌的艺术特征及演唱——以《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为例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10年 第12期 31-33页
作者:吕茵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戏歌"创作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个特殊年代,传统戏不能演了,许多剧团只好编排现代戏,或者让戏剧表演艺术家唱歌曲改唱歌曲,于是便有了"戏歌"。比如,河南豫剧三团在"文革"时期就创作了一大批作为"毛主席诗词歌曲"的"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台湾南管寻踪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12年 第12期 15-16页
作者:陈敏红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台湾是南管最大传播地,也是南管文化圈的主要阵地之一。早在郑成功时代南管就随闽南人的脚步移居到台湾。三百多年来,台湾南管的传承经历了成长期、转型期、由盛而衰微时期,直至六七十年代,台湾在经济上逐步以开放姿态对外,而在政治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徽派风神 内美意蕴——纪念新徽派版画艺术解读
收藏 引用
《美术》2018年 第7期 78-82页
作者:陈祥明安徽省美学学会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赖少其、郑震、周芜、师松龄、陶天月为代表的安徽版画家们,传承弘扬徽派版画优秀艺术传统,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版画作品,被李桦先生和古元先生称之为“新徽派版画”而载于史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ATG的三十年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0年 第1期 51-55页
作者:佐藤忠男 乐馨(编译)不详 北京电影学院 
1961年,ATG在世界电影格局的大变革中应运而生。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大公司逆反式的自我表现到八十年代青年导演挑战电视影像的擂台,以艺术院线、"一千日元电影"、选片委员会、"一月连映制"为特色标签的ATG在日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承志与冈林信康的文学关系考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9年 第9期 69-78页
作者:沈杏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冈林信康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东南亚的日本著名歌手。张承志在80年代的第一次日本之行期间,开始接触冈林信康的歌曲,后经由张承志的专题论文《绝望的前卫》,两人互相引为知音。张承志视冈林信康为"道之兄长",从80年代至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