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六朝文学"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六朝文学中的竞巧意识
收藏 引用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3期19卷 96-102页
作者:孙若风陕西师大中文系 
本文分析了竞巧意识在六朝文学、文论中的表现,研究了它产生的背景和形成原因,并对它的美学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文章认为,竞巧意识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意识,它不仅主宰着六朝文坛的风气,而且作为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一个要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六朝文学的自觉时代”初探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5期20卷 84-86页
作者:吴瑞霞 
关于“六朝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问题,学界似乎已无疑议.但“六朝文学自觉”的内涵是什么,表现如何,至今似乎仍未有切中肯綮的诠释;本文就此略作探讨,认为“六朝文学自觉”就是文学审美的自觉,就是作家、评论家乃至读者们发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楚骚“香草美人”手法在六朝文学中的承传
收藏 引用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6期12卷 74-79页
作者:于浴贤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香草美人"手法是楚骚主要的艺术特征,也是构成楚骚浪漫特色的重要因素。"香草美人"手法在六朝文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就咏物抒怀、神女、恋情和游仙等几种主要文学题材的巡礼,即可以见出这一表现手法在六朝文学中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的摹拟与文学的自觉——魏晋六朝杂拟诗略论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1997年 第2期29卷 80-84页
作者:俞灏敏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系 
历来对摹拟的批评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文学的摹拟与摹拟的文学.后者在文学审美以古为是的价值取向的驱使下,结果走向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极端.而前者作为一种学习创作的方式,盛行于魏晋六朝,王瑶先生曾指出它与后世的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六朝文学理论发达的原因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 第2期 287-294页
作者:张文勋 
魏晋南北时期,我国文学理论出现空前繁荣的现象。从曹丕的《典论·论文》起,到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其它有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论著还很多。从孔子到两汉数百年间,我国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概览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1期54卷 158-159页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邓小军:《灵心直凑单微,巨眼见微知著——从〈诗家三李论集〉看余恕诚唐诗研究之特色》指出《诗家三李论集》包含着余恕诚几十年来对唐诗的一系列宝贵创见。余恕诚之唐诗研究,在艺术造诣、史料价值的鉴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宫体赋”论略
收藏 引用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2期16卷 73-77页
作者:阿忠荣 
宫体赋是指梁宫体诗人创制的赋作,它代表着六朝骈体赋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从宫体赋的界定、宫体赋的内容及艺术特色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宫体赋的内容以表现爱情题材为主,与宫体诗重“艳情”内容相比,多咏物寄情,具有清新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音归母 谨严细密——周春《杜诗双声迭韵谱括略》初探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 第2期5卷 99-102,139页
作者:许总 
唐代文学最高成就的诗歌尤其是唐之“一代之胜”的近体诗为明显地脱胎于六朝文学,是由六朝声韵学说直接孕育而成的,杜诗作为唐代诗歌的集大成,无疑更为集中地体现了六朝声韵学说对诗歌艺术发展的深刻影响。因此,从音韵学的角度对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二爨”看六朝时期云南与汉地的文化同步性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6年 第23期 36-41页
作者:李剑锋北京印刷学院 
通过对"二爨"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六朝时期,云南地区的文化与汉地文化具有很高的同步性。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现象:其一,在这一时期,爨姓等大姓在云南地区有很大的势力,这与汉地门阀世族强盛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二,"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六朝墓志文滥觞与骈化发展艺术特色研究
收藏 引用
《云南社会科学》2016年 第2期 184-188页
作者:陈鹏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 
墓志文体滥觞于魏晋,发展于刘宋时期。此后,帝王与士人的参与,为南墓志文的成熟与骈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墓志文的创作才逐渐步入繁盛。到了孝明帝时期,北魏墓志文发展进入到一个黄金阶段。此后的中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