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兰亭诗"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兰亭诗、文、书:“人”的觉醒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2年 第1期 -页
作者:楚默 
在对神龙兰亭的争辩、考鉴、研究中,虽已涉及了许多重大的领域,但有一个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个问题就是兰亭诗文创作中人的觉醒.鲁迅曾称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所谓『文学的自觉』,当指文学创作中人的觉醒,即要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晋兰亭诗与南朝山水之关系
收藏 引用
《求索》2012年 第8期 133-135页
作者:王友群 刘运好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因山水之象而体悟玄理,使兰亭诗与山水在审美属性上既存在差异性,也呈现趋同性。在审美观照上,兰亭诗以玄对山水,山水以情对山水;在艺术表现上,兰亭诗略于具体事物而究心玄理,山水注重具体物象而融注情感。但是,兰亭诗与山水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晋《兰亭诗》与玄言之关系
收藏 引用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1期 83-88页
作者:王友群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就表达内容而言,兰亭诗无疑属于玄言,也体现了玄言理感赏心、情调逍遥、意趣恬淡的审美特质。但是,由于兰亭诗创作特殊的山水背景、"以玄对山水"的审美态度、趋同的审美心理以及因景体玄的创作倾向,使兰亭诗与一般玄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晋世族士人的山水情怀——以《兰亭集序》和兰亭诗为考察文本
收藏 引用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11期38卷 31-33页
作者:张伟昭通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昭通657000 
兰亭集序》和兰亭诗表明,回归自然,亲近山水,已成为东晋世族士人们超越死亡,萧然忘羁的一种解脱方式。兰亭诗虽未能彻底纠正玄言"理过其辞"之弊,且其艺术成就总体而言并不甚高,但却为后代山水文学的繁荣发展,起到了承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晋没有典型的玄言吗?——从《兰亭诗》看东晋玄言
收藏 引用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4期19卷 51-53页
作者:周舸岷 
出现于西晋末年、盛行于东晋一代的玄言,是一种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似乎不难解答,因为南朝人为我们作了不少介绍:刘家沈约说:“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同一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兰亭诗会》创作偶得
收藏 引用
《艺术生活》2005年 第3期 71-71页
作者:陈益晶 
我们应该从传统的艺术中继承什么?如何继承呢?我认为继承并不是单纯的模仿,不是依葫芦画瓢。要学习传统雕刻艺术一种精神,首先要学习前辈雕刻家们的勤劳朴实的精神,对石雕艺术的虔诚的态度。与其说雕刻是一种形象造型的艺术,不如说它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淡乎寡味”吗?——玄言风行百年原因试析
收藏 引用
《中州学刊》1998年 第3期 99-104页
作者:归青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 
“淡乎寡味”吗?———玄言风行百年原因试析归青玄言在文学史上评价历来很低。人们往往认为,玄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钟嵘《品序》),没有多少艺术价值。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这种在西晋永嘉年间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董其昌的题跋看他的书画鉴定
收藏 引用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 第2期 6-19页
作者:王连起故宫博物院研究室 
董其昌是晚明的书画大家,他借禅论书画,其书画的理论和鉴定意见,至今仍有很大影响。通过对他的一些书画题跋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题跋作为艺术创作的心得体会,有很多是言前人所未言的创见;但作为书画鉴定的方法和判断,则有不少是错误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合作的艺术:富冈铁斋与《兰亭雅集》图摹本
收藏 引用
《美成在久》2016年 第4期 82-89页
作者:艾德玄 王倩美国檀香山艺术学院 
艺术实践作为一种自我修行方式,在中国和日本的业余学者画家或文人画家中逐渐形成了自身传统。无论鉴赏或创作,合作可谓艺术实践的固有形式。合作的事例很早便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玄言”看东晋文人的精神品格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1991年 第2期 10-14页
作者:程世和 
东晋是一个充满艺术才情的时代;“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正显示了一代文人的艺术觉醒、王羲之的字风流江左,疏放妍妙;顾恺之的画以形写神,迁想妙得;陶渊明的超然物外,自然真纯。至此,魏晋风度也就升华为飘逸千古的艺术风流。 然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