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兰州地区"
38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兰州地区某公共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及能耗分析
收藏 引用
《新材料·新装饰》2022年 第11期4卷 8-11页
作者:许立宪 岳亭龙 梁诺甘肃省建设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为实现超低能耗,文章以兰州地区某公共建筑为例,在其中应用了多项被动节能技术,耦合高效冷热源和光伏发电系统,并基于BIM节能技术平台和TRANSYS仿真软件对建筑能耗及建筑节能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这种超低能耗技术体系与方案完全满足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兰州地区闪电活动规律分析研究
收藏 引用
《甘肃科技》2018年 第14期34卷 46-49页
作者:李韦霖 杨琳甘肃安达科技检测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省气象局甘肃兰州730000 
基于甘肃省气象部门1981-2010年雷暴地面观测资料和2010-2017年5站闪电定位资料,对兰州地区雷电流强度和闪电频次时空活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地区年平均雷暴日约25.2d,整体属于闪电密度中等地区,榆中县大部分区域闪电密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AHP-FCE的幼儿园交往空间儿童友好度评价体系研究——以兰州地区为例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2024年 第9期21卷 191-196页
作者:王国荣 张子郁 王克风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在国家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及发展学前教育的双重背景下,结合幼儿心理及行为需求,交往空间儿童友好度是幼儿园建筑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评价体系科学构建则是目前研究领域中的难点。文章以兰州地区幼儿园交往空间儿童友好度为研究对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兰州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品种配置试验
收藏 引用
《甘肃农业科技》2017年 第7期48卷 25-30页
作者:温健 陈光荣 樊廷录 王立明 杨如萍 董博 张国宏 杨桂芳 南琴霞 牛建彪甘肃省永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永登730030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环科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省皋兰县农牧局甘肃皋兰730020 甘肃省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榆中730010 
兰州市皋兰县城关镇明星村(海拔1 754 m)、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海拔1 879 m)和永登县柳树镇柳树村(海拔2 032 m)不同海拔条件下,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巡天1102、金穗3号和龙源3号)和6个熟期接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陡如山,平如川”——兰州地区亭类建筑翼角部分大木营造研究
收藏 引用
《古建园林技术》2024年 第3期 116-121页
作者:叶明晖 李佳洁 夏润乔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兰州地区亭类建筑作为传统建筑的缩影,除了具有大木营造体系的典型特征,而且拥有该类建筑的独特营造之术。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及匠师访谈,对亭类建筑上架木构中翼角部位的关键构件进行剖析,明晰亭的多种结构承重方式,进而厘清兰州亭类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兰州地区急诊医护人员职业伤害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收藏 引用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年 第2期40卷 106-111页
作者:辛阳 王静 张东鑫 曹娟 刘颖 郑贵森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甘肃兰州730101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公共卫生科甘肃兰州730020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甘肃兰州730020 
目的调查兰州地区急诊医护人员的职业伤害现状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兰州地区11家医院的急诊科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已有问卷为模板设计本次职业伤害问卷并展开调查。结果兰州地区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兰州地区第三系软岩的单轴抗压强度
收藏 引用
《甘肃冶金》2007年 第6期29卷 48-49页
作者:王立平 李建宏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甘肃兰州730030 
通过对兰州地区部分桥梁工程第三系软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实验统计分析,总结出第三系软岩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人文视域下兰州地区人文景观研究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城市)》2024年 第4期 126-128页
作者:刘斌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兰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不仅因其地理位置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还因其丰富的人文景观而彰显出独特的魅力。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探讨兰州地区人文景观的多样性及其文化价值,指出当前保护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兰州地区抗震建筑设计
收藏 引用
《甘肃科技》1997年 第5期13卷 11-11页
作者:杨光霞兰州市城市建筑设计院 
地震是一种历时短暂、破坏力大的自然现象,它给人类生命财产及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灾难。开展地震的监测预报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人类对付地震灾害的两个主要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兰州地区应尽快研究开发支撑体住宅
收藏 引用
《甘肃科技》2001年 第5期17卷 19-19页
作者:刘兰青 董志学兰州市第二建筑公司 甘肃省轻纺工业设计院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房改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们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而当人们得到了这套来之不易的住房后,往往发现有许多与自己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