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养气"
3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养气之道:道教的生命哲学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2013年 第8期 41-43页
作者:王毅烟台大学人文学院 
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道教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国民性格、伦理道德、民风民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养生方面,道教有其系统的理论。对人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因此珍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养气》篇看刘勰文学创作的“自然之道”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3期 88-92页
作者:吴素娥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 
"养气"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刘勰《文心雕龙·养气》受其影响,本乎自然之道,论及创作主体的精力修养对创作思维的影响,提出"从容率情、优柔适会"的观点,以保持自然的创作心境。他的"养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代文论“养气”说之流变
收藏 引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2期47卷 56-59页
作者:王辉 时尔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养气”说源于儒、道哲学上的“养气”论 ,是古代文论的重要学说之一。古代文论“养气”说的发展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宋元、明清等四个历史阶段。在历史发展中 ,“养气”说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涉及到作家道德人格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养气”说新探
收藏 引用
《泰山学院学报》2005年 第4期27卷 46-49页
作者:李献惠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北廊坊065000 
 艺术主体所养之"气"包括生理之气、心理之气、道德品质、精神人格之气,还包括艺术家创作前的精神状态。艺术主体所养之"气"的不同,转化为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气"就是人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食养气——京剧名家袁世海的表演艺术与养生之道
收藏 引用
《养生月刊》2006年 第5期27卷 412-414页
作者:张东宝 
在戏剧中,笔者对京剧情有独钟.据1930年的北京发起的'四大名旦'征发揭晓报道:梅兰芳如春兰,有王者之香;程砚秋如菊花,霜天挺秀;荀慧生如牡丹,占尽春光;尚小云如芙蓉,映日鲜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轼以佛教治心养气与其书法之气的建构
收藏 引用
《文史杂志》2014年 第1期 4-7页
作者:连超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佛教自汉传入中国以来,逐渐发展完善。北宋以降,一大批士大夫热衷于学佛参禅,佛教(尤以禅宗)的浸润可渭深入到宋代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对这个时期的诗歌、书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北宋帝王大都重视佛教,受时代背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诗养气,气韵并举——三个金融人与诗的故事
收藏 引用
《金融博览》2017年 第7期 10-12页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常提到一个词,“气韵生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气论的审美之维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 第3期 84-93,191页
作者:张晶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24 
中西哲学中都有“气”的概念,而且都作为万物生成的始基性元素存在。二者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然而,中国气论成为中国哲学的一条主脉,同时,也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创作思想及审美观念,产生了极为普遍的影响。西方哲学中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晚宋理学诗学的养气与重学
收藏 引用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5期43卷 39-44页
作者:邓莹辉 黄聪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养气"是古典文论中所习用的批评术语,更是宋代学者极力倡导的诗学原则。理学家认为心性修养乃一切艺术创作之根基,故强调文欲正必先养其正气。这一思想观念经过周敦颐、二程、朱熹等理学家的反复强调,至理学官学化的南宋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养气”说的形成与发展——以孟子、刘勰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5期23卷 64-68页
作者:张坤晓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渭南714000 
养气”说是中国古人对文学理论的重大贡献。孟子始从哲学角度论后天主体意识修养对人崇高精神境界形成的重要性,此论亦可推及艺术意义;刘勰则直接从艺术意义上论文学创作中作家“蓄气”“守气”、巧妙用气的重要性,并进而将自己的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