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内质"
26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由表象及内质——三维形态设计方法的探究
收藏 引用
《设计》2016年 第13期29卷 36-37页
作者:朱婧南京林业大学 
对于三维形态设计的研究,通常都会从造型或设计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然而前面两者的本源却是设计本质。设计思维实际上是围绕着"问题"来展开的[1]。"超以象外,得其圜中",超越看到的,摸得到的东西,学会从物到事的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浑成与圆融的生命之境 中国古诗内质之“丽”析辨
收藏 引用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 第1期 13-17页
作者:黄垠乔<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中国古诗 ,从《诗经》到《楚辞》到魏晋到唐宋 ,多以内质之丽为创作圭臬 ,其品格自然、疏畅、峻爽 ,给想象留下驰骋的空间。同时又以追求诗本体的独创性和意境的多释性为主旨 ,摇笔措意 ,涵容万殊 ,超迈横绝 ,不落窠臼。追求一种天趣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诗的内质与外形问题——以陈有才近作为个案
收藏 引用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1期28卷 56-61页
作者:邹建军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一首诗的存在,是因为它的内质还是它的外形?这是一个在理论批评界引起争议而又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并且也影响到创作界对于诗歌认识上的误解。论文从陈有才的近作《七色土》出发,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回答:首先,一首诗的成立要有内质上的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掌握萨克斯之法,领悟音乐内质——评《音乐教学法》
收藏 引用
《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 第12期 J0009-J0009页
作者:郑益鲲 张佳妮南昌大学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诉诸人们听觉的艺术,因此,一个人的音乐素质取决于其是否具有音乐审美素养,是否具有敏锐的、准确的感能。正因如此,音乐教学最应注重的就是充分认识音乐的本质,把握音乐的内涵,这样才能按照正确的教学方法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作人艺术思想三题议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1年 第3期 20-23页
作者:华沐 
中外都不乏学者型的艺术家,我国画史上尤其富有这个传统,学者型画家的特点在于,深厚的人文修养使他们的艺术创造内质充实;书画创作又使他们的思想得到生动的审美体现,二者相得益彰。吴作人就是当代学者型艺术家的一位前辈代表。 吴作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电视诗歌散文的审美特性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01年 第2期 24-31页
作者:周星 
一、'电视诗歌散文'审美本质探讨电视诗歌散文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久,许多时候它似乎还遮掩在众多喧闹的节目之中而不为人识,但它以如同幽兰一般的品格,逐渐扩散着自己的魅力,精巧的形式和优美的内质散发出诱人的淡淡的幽香,越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汉大词典》隐患之曝光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 第4期15卷 24-25页
作者:陈忠诚 
关于《英汉大词典》,有一种怪现象:一方面译文出版社的广告宣传称之为“王牌中的王牌”、“国内质量最高”、“远东最好的”、“新、大、全、准”、“丰富”、“精当”、“完备”、“准确”的“双语词典”……宣扬之词可谓之无所不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煊赫与焦灼——三十年书法创作流派与学派理论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08年 第11期 84-85页
作者:张韬曲阜师范大学 
煊赫的语词,喻示着现象。其内质要义为:声势巨大,旺盛而成规模,外延则可引申为热烈、壮阔、浩浩荡荡。焦灼,是一种状态,一种游离、不安于社会公共秩序、公约、规范的自我价值认识状态。还可引申为对艺术现状的另类诠释:自说自话,甚至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霍普金斯:十九世纪的诗人,二十世纪的风格──兼评《德意志号沉没记》
收藏 引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3期19卷 46-50页
作者:何功杰安徽大学出版社 
文章认为,霍普金斯的创作风格突破了十九世纪末那种空泛靡丽的传统,体现了二十世纪现代诗歌的艺术特点,为二十世纪初一些致力于诗歌革新的年轻一代诗人提供了诗歌艺术创作的新模式。本文着重论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特点和贡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浪漫·自由·组织:一个创造者的不安灵魂(下)——勋伯格钢琴小品析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 第3期 31-40页
作者:赵晓生上海音乐学院 
通过对勋伯格钢琴小品作品11号、19号、25号及33a的分析,揭示作曲家的贯穿一生创作中的浪漫内质、自由精神与组织张力,着重揭示了这些作品中隐含的调性原则、结构原则与古典组织构造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加从精神内质出发,理解勋伯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