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冷子兴"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废都》:多滋味的成败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1993年 第5期 50-52页
作者:张法 
一《废都》,经过一番精心编排的“广告”营造,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有言传已售出40万册。《废都》,作为贾平凹创作生涯的关捩点,在艺术上算是走了一通“败笔”。传媒造就了人们对巨著的期待,《废都》确有着巨著的外貌。商业上的成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部《红楼梦》始于谈新闻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1994年 第5期9卷 36-37页
作者:庞维远<梧州日报>社 
一部《红楼梦》始于谈新闻庞维远我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卓越的艺术技巧在中国文学史上发出了灿烂的光彩。《红楼梦》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表现是多方面的。在下经多年对这部巨著的反复阅读发现:一部《红楼梦》,始于谈新闻。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从二令三人木”析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1990年 第1期 279-289页
作者:吴少平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第五回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一直是红学家十分关注,并不断研讨的一大疑案。王熙凤是《红楼梦》着力塑造的重要人物之一。历来研究这部现实主义巨著的思想价值、艺术成就,乃至续书、佚稿,凡论及凤姐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小说艺术的进展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1989年 第7期 114-115页
一、清代小说的主要作品已脱离史官传统走向独立,这是中国小说艺术在清代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金瓶梅》是这一转变的过渡,蒲松龄的故事已是地道的小说创作,《儒林外史》则是截取人物的一个个生活片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物与叙述:中国叙述学的一个课题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 第8期13卷 18-23,35页
作者:傅修延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中国是诗国,所以我们有了与这种地位相称的学科——中国诗学,然而我们还是光照四邻的叙述大国,因此我们也应该建立一门旨在总结中国叙述艺术个性特征的中国叙述学。人物塑造是中国叙事文学的骄傲,中国叙述学自然须将其作为重要对象来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反复皴染 逐渐成像——谈《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出场描写艺术
收藏 引用
《阅读与写作》1998年 第6期 19-20页
作者:王志民 
《三国演义》人物的出场,形式各别,变化多样。有作者作伐,款款而叙者,如刘备;有先声夺人,自报家门者,如张飞、关羽;有赤膊上阵,忽然而至者,如曹操、孙坚等。而诸葛亮的出场不同于以上诸人,作者运用了一种反复皴染、逐渐成像的方法来描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细节描写和人物命运——读《红楼梦》笔记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 第2期 23-30页
作者:王西彦 
《红楼梦》是一部以描写细腻见称的作品,作者采用严格的现实主义手法,把贾府这个人口众多、矛盾复杂的贵族大家庭的日常活动精雕细琢得既准确,又生动,使我们几百年后的读者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浓烈的生活气息,简直令人产生身历其境的感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反转与传统文化的深沉挽歌——关于陈斌先长篇小说《响郢》
收藏 引用
《长江文艺评论》2018年 第6期 103-107页
作者:王春林山西大学文学院 
面对安徽作家陈斌先的长篇小说《响郢》(作家出版社2017年11月),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究竟何为'响郢'?陈斌先在'题记'中给出了明确的说法:'在寿春叫郢子的村庄多,叫响郢的少,叫得响郢,得有影响四方的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姥姥——一个不可缺少的红楼人物
收藏 引用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7年 第4期 70-71页
作者:王广臣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一个鲜为人知,却又常常被人忽视的人物——刘姥姥,是在这部文学精品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红楼人物。把刘姥姥这个乡野村妇插入这部鸿篇巨著之中,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作者想让刘姥姥的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她在这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哈斯宝评点《红楼梦》的文艺思想
收藏 引用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1989年 第4期16卷 45-51,8页
作者:席永杰 
我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红楼梦》问世以后,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几百年来,对这部名著的研究、评论历代不乏其人。但是在众多的“红学”评论家中,大多是汉族学者,也有个别满族学者(如裕瑞),却未闻有蒙古族学者。直至一九七四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