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切人"
3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华语广告 大红灯笼高高挂
收藏 引用
《中国商界》2002年 第3期 68-71页
作者:王秉钧 
我很欣赏《台湾广告金像奖20年全集》中所说的"坐看当今顶尖广告创意",感谢胡守文、郭光先生精心策划、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专辑,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凝神手摩心追世界广告文化艺术的瑰宝,解读、点评广告创意中的古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郁达夫小说中主要物的精神特征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 第3期 115-119页
作者:雷建政 
凡是小说,就几乎无一例外地要写到物的外表形象特征和内在精神特征。即使现代派小说,在背弃了传统小说以大量笔墨来描绘物外部形象特征的固有模式后,仍不敢忽视对物精神特征的着意表现,相反地在这方面所投入的艺术创造力更为显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万里行”看批评报道的运用艺术
收藏 引用
《新闻战线》1993年 第1期 18-20页
作者:艾丰 
1992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注意贯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报道的总量中,表扬稿件和批评稿件的比例,大体在2比1左右。但也无庸讳言,影响大震动大的还是批评报道。我想,从这次实践中总结一下在新形势下,即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情况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含泪的笑 隐隐的痛——读刘玉堂长篇小说《尴尬大全》
收藏 引用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6年 第4期 56-57页
作者:孙学玲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在中国,幽默的发展史几乎和文学的发展史一样悠久,早在幽默小说出现以前,幽默手法就已大量存在于民间和各类艺术之中。现代幽默小说的生成,首先离不开鲁迅的卓越开拓,他以深刻的现代意识和独特的叙述话语,创建了现代幽默小说,及至二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黑色天堂的回声——后观念艺术与陈强
收藏 引用
《世界美术》1993年 第2期 20-22页
作者:易英 
现代的悲剧就在于从来不敢正视自己在内心深处的堕落,他们把最想说而又最说不出口的话留在肮脏的墙面上,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声音,仔细一听;这声音不过是西方社会自身的回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身体、文化、修辞与“狂”的生成建构
收藏 引用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年 第2期 33-39页
作者:黄晓华湖北大学文学院 
长期以来,作为中国新文学诞生的界碑式、原典式的作品,《狂日记》一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被一再细读与阐释。在其长期的解读史中,众多研究者就其主题意蕴、物形象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做了丰富的探讨,多向度地挖掘了《狂日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华威先生》与《在其香居茶馆里》讽刺艺术比较谈
收藏 引用
《现代中文学刊》1994年 第10期 44-45页
作者:李小平 
张天翼的名作《华威先生》,突破了抗战初期文坛"只写光明,不写黑暗"的框套,促成了四十年代暴露文学之花的盛开。它与稍晚一点的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欲造平淡难”——从独舞《伊茹勒》到《格日勒》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2003年 第2期 34-36页
作者:赵小丁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静谧、深邃、空旷的草原上,繁星点点。 黑暗中、在舞台的中央、两团红色火球般的光亮、由远而近、由近及远;若隐若现、乍明还暗地在熠熠闪动着……。骤然,蓝色的追光灯亮起,在悠扬的马头琴声和诗一般的蒙古族说唱式的诵颂中,一位身着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故事入艺术谈
收藏 引用
《民间文学论坛》1997年 第4期 28-32页
作者:魏敏河南郑州《故事家》杂志 编辑 
在当前的新故事创作中,有一个常常被作者忽视的问题,即如何运用入方法艺术地斩截生活题材,避免出现结构拖沓松散的平庸之作,使新故事作品更集中、更凝炼、更精品化。入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仇晓飞:控制阅读,让头脑更清晰
收藏 引用
《明日风尚》2011年 第5期 172-175页
作者:安息香 马天天 胡晓媛 
作为国内七零后新生艺术家,仇晓飞在他的作品当中极力探寻记忆的边界。他爱书,但并不追逐读书。他说:"有看书的时间,不如拿出一个本子写点什么,发掘探索自己的思维。过多他的语句进入头脑,在成为素材的同时,也会成为做创作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