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刘大櫆"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刘大櫆的散文风格
收藏 引用
《江淮论坛》1996年 第5期 100-107页
作者:孙珏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概与方苞、姚鼐并称为“桐城三祖”。对于方、姚的散文,学术界的看法较为一致,而对于批的散文,则历来争议颇多。褒之者认为其文章“卓然为国朝古义之冠”贬之者则认为其义“干理实有未足”,“意不克尤近”,清代邵辰在评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才雄气肆 笔峻辞丰——论刘大櫆的散文创作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 第2期 227-232页
作者:守安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 
桐城派的散文影响很.姚鼐在《海峰先生八十寿序》中说:“昔有方侍郎,今有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此说虽遭“党同乡”之讥,但由此可见桐城散文在清代文坛上的地位.对方苞、魁(号海峰)姚鼐三位桐城派的开派人物,人们作过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大櫆“神气、音节、字句”理论及其创作实践
收藏 引用
《汉字文化》2017年 第19期 7-9页
作者:侯雪晶山西大学文学院030006 
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提出了"神气、音节、字句"的文学创作主张,将"神气"视为判断文章优劣的重要参考,并指出了古文创作要达到"神气"境界的具体方法,即通过"音节"与"字句",从而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论刘大櫆的古文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湖南农机(学术版)》2011年 第3期38卷 205-206,208页
作者:王利娜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刘大櫆,桐城派的拓者。古文创作颇为丰富且具有独创性。其古文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在意境上,以神为主,才雄气肆;在语言上,兼用多种表达方式,要求"情韵并美,文采照耀";在人物描写上,善于展现细节,通过细节写出人物的神态心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大櫆传记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 第6期17卷 98-101页
作者:党营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刘大櫆的传记散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显著的艺术特色,传记文透露出刘大櫆的女性观,以及对真、善、美的歌颂,同时,刘大櫆将小说笔法引入传记散文创作中,在布局谋篇上求新求变,充分体现其"文之能事"的艺术特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晋祠流水又一曲——介绍刘大櫆的《游晋祠记》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语文论坛)(下旬)》1989年 第4期 49-50页
作者:阎健安 
写晋祠的作品,中学语文课本上有《晋祠》、《难老泉》。两篇文章题材略有不同,体裁更是有别,但都各尽其妙。这里向同学们介绍请代刘大櫆的游记散文《游晋祠记》。刘大櫆(1698—1779),和方苞、姚鼐,戴名世同是清末最的散文流派——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论散文的意境美
收藏 引用
《克拉玛依学刊》1991年 第1期 94-98,104页
作者:张渊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散文艺术同诗歌艺术一样,不仅 渊远流长,绚丽多彩,而且历代名家辈出,成绩卓著。可以说在 我国文学史上,真正能够与诗歌双峰并峙,蔚为观的,唯有散 文最有资格。且不说经、史、子、集里,部分文章都是精采的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桐城派与清代碑学的理论互构--以“重拙”批评范畴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21年 第4期 96-104页
作者:贾文霞南京大学文学院 
在古代文艺批评史上,"重""拙"""皆有各自不同侧重的理论内涵与批评指向,最早将三者提炼整合为一组美学范畴,进行体系性阐论并被自觉地应用于具体批评实践的,首推刘大櫆《论文偶记》--这远比况周颐《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桐城歌”的保护和传承
收藏 引用
《中国艺术时空》2015年 第4期 80-83页
作者:陶家韵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桐城派学术研究中心 
桐城歌是起源于"桐城派"的故乡——安徽桐城市的一种地方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的民间文学,又是一种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桐城歌由山歌、民谣、小调组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影响广泛而深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因个性而存在——画家王平访谈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16年 第4期 168-177页
作者:鲍洪权 
鲍洪权(策展人。以下简称鲍):你老家在安徽桐城,这让我想到文学上的"桐城派"。王平(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报》执行总编。以下简称王):我与"桐城派"的关系只不过是我出生在桐城。我家是典型的耕读世家,虽在桐城,但三代没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