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创伤记忆"
66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台湾电影的“苦情”脉络及其流变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23年 第5期 125-131页
作者:黄诗娴集美大学电影学院 
中国台湾电影的“苦情”叙事脉络,经历了日据时期萌芽、光复后闽南语电影时代深化、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盛产至21世纪没落。“苦情电影”曾直接推动两岸电影交流合作,以共情打造“记忆场”,建构两岸政治分野下中国台湾人颠沛流离的乡愁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闪动技术:一种不需创伤暴露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干预方法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进展》2023年 第8期31卷 1517-1527页
作者:颜雅琴 凌辉 黄锡林湖南师范大学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06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长沙410205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东湾分校旧金山94707 
闪动技术(Flash Technique,FT)是一种低侵入性、经济、快速、耐受性高的心理治疗方法,能够用于治疗非器质性损伤的心理问题,其治疗重点是在不需暴露创伤的前提下,处理大脑信息加工系统中的创伤记忆。在临床应用中,FT既能处理创伤记忆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媒介记忆理论的发展脉络研究
收藏 引用
《青年记者》2021年 第10期 24-25页
作者:俞燕琳 刘毓歌 杜盛维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本文梳理媒介记忆在国内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时发现,关于媒介记忆理论建设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主要是对媒介记忆实践的研究。媒介记忆实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底层记忆和深层记忆,伴随着数字记忆的崛起,学者们将会加强对记忆"病理"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记忆历史”到“追问现实”——论高小华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2年 第6期 66-69页
作者:彭肜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高小华作为首开伤痕美术先河的代表人物,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节点上贡献出一幅名为《为什么》的作品,这幅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以“文革”红卫兵武斗现象为视觉材料实现了对“文革”的反思,为20世纪的中国人铭刻下难以淡忘的“创伤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疫情之下“龙江故事”的文学叙述——2021年黑龙江短篇小说概观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22年 第5期 84-91页
作者:孙胜杰哈尔滨学院文法学院 
人总是存在于性爱、婚姻、亲情、友情、民族、国家等各种关系中,近年黑龙江作家短篇小说创作无论对哪一方面的关系都有所表现,可以说创作题材丰富、主题多元。围绕着建党百年的话题,作家对抵制遗忘民族创伤的同时怎样进行文化记忆进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记忆历史”到“追问现实”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2年 第12期 64-67页
作者:彭肜 
高小华作为首开伤痕美术先河的代表人物,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节点上贡献出一幅名为《为什么》(1979年获全国美展银奖,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横空出世的作品,这幅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表现了对文革的反思,为20世纪的中国人铭刻下了难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录片《二十二》中的记忆书写探析
收藏 引用
《新闻前哨》2018年 第8期 39-40页
作者:贾佳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纪录片《二十二》,是青年导演郭柯在2014年把当时尚在世的22个中国慰安妇的生活拍成的一部纪录片.以“慰安妇”这一受到历史摧残的无辜受害群体为艺术呈现对象,关注这一群体在当下社会语境中的生存状态.本文从口述历史记忆、日常影像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谁是“第六代”?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5年 第1期 147-149页
作者:黎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实记忆的超越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省思--论阿来小说《云中记》的乡村命运书写
收藏 引用
《百家评论》2021年 第3期 51-61页
作者:刘家民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阿来的新作《云中记》以“汶川地震”中的一个村庄“云中村”为叙写对象,集中书写了四年之后村中的祭师阿巴执意回到村庄,对受难亡灵的祭祀与安抚,并最终与云中村一起消失的故事。《云中记》虽以地震中的灾难故事为创作基础,但是整部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阁楼上的“疯男子”:《身体艺术家》中的塔特儿先生
收藏 引用
《外国语文》2010年 第5期26卷 12-17页
作者:姜小卫四川外语学院中文系重庆400031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在德里罗的小说《身体艺术家》中,塔特儿先生是一个谜一般的神秘人物。德里罗通过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他对时间、语言、创伤记忆进行深刻思考的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心灵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对主体性和身份认同的关注和探究。在塔特儿先生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